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播报

四川检察机关"聚引机制" 三年补充专业特长干警3054人

2012-07-19 09:43:3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正义网 

    育才机制:刑诉法研究生到控申部门上了第一课

    对引进人员的教育培训是“人才强检”工程的根本。

    工作热情高、理论基础好,实践经验少是新进人员的共同特点。对此,该省检察机关立足实际,在专业培养方式和教育培训模式上创新,突出重点教育,帮助青年干警快速成长。

    在专业培养方式上创新。“我们将新进大学生优先安排在侦查监督、公诉、民行、反贪等业务部门,采取“师徒结对”方式,扎实抓好传、帮、带,以缩短岗位适应周期;在基层检察院推广“科长助理制”,让新进大学生参与疑难、重大案件的研究讨论和事务管理,列席本院检委会,提高剖析研判能力;邀请专家教授专题辅导,开展互动交流;推行新招录干警到控申接待窗口培养锻炼机制;许多基层院集中安排新进大学生参与市院办案或异地办案,使他们得到更多锻炼,尽快转换角色,胜任本职工作。”李安信主任向记者介绍。

    王海向记者讲述了一段他的锻炼经历。

    王海向硕士学历考入省检察院公诉一处。报到后王海被政治部通知到控申部门锻炼2个月。刚开始他满脑子糨糊,自己学的是刑诉并已被分配到公诉部门,为何还要安排到跟自己专业不对口的控申部门呢?两个月来,他在接访工作第一线近距离接触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信访者,遇到了各种各样紧急疑难问题,对其应变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法律知识等提出了新挑战。控告处长期从事接访工作的前辈、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娴熟的接访技巧也给了他深刻的感染和启示。他开始从准确、简明记录来访人提出的要求及理由做起,并不断摸索接待方法,尤其对那些情绪激动、性格偏激的长期缠访缠诉的当事人,既要学会营造宽松和谐的谈话氛围,缓解其情绪,又要在释法说理,答疑解惑方法上下功夫,并逐步引导他们正确维权。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摔打磨练,王海对检察工作有了感性认知,也终于明白了其中的良苦用心。

    后来,他把自己在控申部门的锻炼经历写成了一篇4000余字的心得体会。文章中他写到“这是我正式步入工作岗位的第一课。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对我而言不再是书上的几个铅印字,我脑海里可以浮现很多鲜活的例子对这八个字进行阐释。我一定将这段难忘的积累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

    在教育培训模式上创新。该省在全国检察培训系统率先建立教学案例库,共整理收录精品案例和典型案例83个;建立全省检察机关在线学习考试题库,整理收录4万余试题;采取内选外聘方式,首批聘任由院领导、检察业务专家、高校教授等组成的36名四川检察官学院兼职教师,建立起长效稳定的教学师资队伍;积极推进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和情景模拟、案例剖析、基地见习等教学方式,狠抓实战练兵,收到较好培训效果。3年来,全省三级检察院共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4153期,受训47000余人(次),全省检察干警的履职能力明显提高。

    突出重点教育。主动与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联系协调,鼓励和组织干警参加高层次学历学位教育。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