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凭祥市 军警民联防保边境安全
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深化军地联防,创新边境安全管控措施。
凭祥市实施爱民固边战略,充分发挥驻军多、警种多的优势,完善军、警、民大联防机制。在边境线上,驻军部队在前沿阵地日夜巡防,沿边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组织民兵,与驻军一起开展经常性联防工作,互通情报信息。
在边贸点和重点地区,以边境检查站、边防派出所官兵、海关缉私等为主力,以群防群治组织为基础,及时破获边境走私案件和其他案件。
凭祥市在边境村屯,全面推行“户哨”、“十户联防”、“路长制”,共同管理辖区边境便道。现已设47名“路长”、265名户长,做到“一个边民就是一个哨兵、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哨所、一个村庄就是一支部队”,筑起“政管面、军管线、警管片、民管点”的铜墙铁壁。
海南琼海市 培育和引导新社会组织
海南省琼海市以规范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为抓手,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搭建沟通交流平台,确保行业和谐稳定。
目前,琼海市有渔民协会、旅游协会、机动车维修协会、酒店管理协会、瓜菜技术协会等新社会组织200多家。琼海市通过做好5方面工作培育和引导新社会组织:严把登记关,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审批;加强执法监察,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社会组织,查处违法活动;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开展年度检查和财务审计,规范各种制度机制,强化监管力度;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指导和帮助,提高社会组织服务会员的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组织党团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琼海市综治委各成员单位对陆续成立的各类协会靠前指导,积极为各类协会中的农民、渔民、小企业请专家和技术人员排忧解难,起到了政府和社会各成员之间“桥梁”和社会管理“调节器”的作用。
重庆大渡口区 创新服务打造公益民生
重庆市大渡口区突出以人为本,打造公益民生,不断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机制。
大渡口区建立了居住证“一证通”制度,对流动人口实行登记办证、技能培训、政策咨询、权益维护等“一站式”服务。
在工业园区等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区域,修建配套完善的廉租房和蓝领公寓,实行外来务工人员集中住宿、管理和服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工及新生代平等享受市民待遇。
大渡口区重点抓好刑释解教、吸毒、问题少年等特殊人群的教育感化工作,建立政法干警与刑释解教人员联系帮教扶助机制。建立了堰兴剪纸等4个安置帮教基地,实现特殊人群管控、帮扶、转化、就业“四个100%”。
大渡口区还以党员义工为载体,建立党组织与民主党派、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结对联系制度,深入开展以“助医”、“助学”等为内容的帮扶济困活动。
全区已组建家教、义诊、法律等特色义工队34支,7633名党员、3860名群众注册成为义工,义工组织已成为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力量。
四川德阳市 五化提升基层服务水平
四川省德阳市坚持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实行社区建设及服务管理“五化”模式,有力提升了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推进社区建设标准化,办公用房统一标识、标牌和外观形象,划分功能服务区;
实行社区管理网格化,中心城区设置社区居委会,乡镇以区域为单位设立“中心社区”,建立调解社区议事网格、人民调解网格、治安消防网格等,实现精细化管理;
社区监督透明化,由居民公开选举产生监督委员会,全面监督村(社区)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情况;
实行社区服务管理一体化,将劳动就业、民政救助等35项政务服务全部前置到社区,由相应部门聘请代办员、协管员在社区蹲点办理,形成了“1+N”代办模式,全市社区政务服务覆盖率达100%;
经费保障制度化,社区工作人员基本报酬、办公经费按社区实有人口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建立“费随事转”保障模式。
四川省绵竹市以城乡社区为切入点,统筹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殊群体帮扶体系建设、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建设、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以及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西部农村地区特点、统筹城乡发展特征的社会管理新路子,让群众生活得称心、宽心、舒心、放心和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