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市 村干部为群众代办事项
河南省三门峡市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形成了以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为特色、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为根本的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行政村民事村办服务站、挂牌接访和接访公示等工作亮点。
三门峡市把加强基层基础作为整个社会管理的根基,在市、县级层面,以综治办为平台,研究指导社会管理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在乡镇(街道),以综治办为依托,发挥社会矛盾调解和治安巡防两支队伍的作用,整合公安、民政、工商、信访等方面资源,建设标准统一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下设便民服务、群众诉求、治安防控三个分中心,形成了“一办两队三中心”的工作格局,实现集中办公“一体化”运作、接待群众“一条龙”服务、解决问题“一竿子”到底。在行政村,推行建立民事村办服务站,由村三委干部担任工作人员,本着“宁愿自己麻烦、不让群众作难”的服务理念,代理群众到乡镇和县办理需求事项。在城市社区,建立流动式服务团队,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
湖北宜昌市 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社会管理创新,难点在资源整合,关键在信息综合,重点在部门融合。湖北省宜昌市建立“一对接两跟进”,即对接综合信息系统、跟进管理、跟进服务机制,通过对接人口基础信息系统,推动部门改革机构设置,优化工作流程,实现整合联动,扁平化管理,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及时性、针对性,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宜昌市各部门和社区利用人口基础信息系统,加强对实有人口信息的分析研判。市公安局推进公安专网进社区,社区民警驻社区,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警务活动。市司法局建立特殊人群基本信息库,及时为开展帮教服务、矫正管控提供信息支撑。市民政局主动跟进服务特困家庭,积极开展精神病人、流浪乞讨人员、孤残儿等特殊人群的关爱和人性化服务,在城区大力推行老年优待证社区办理工作。
同时,宜昌市建立了由民政、人社、房管、税务、金融、证券、保险、公积金、残联等相关部门参与的部门联动核对机制,实现信息共享,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惠及困难群众。
湖南长沙市 找准重点全力破解难点
湖南省长沙市找准重点,破解难点,在解决特殊人群和流动人口问题上求突破。
针对特殊人群,长沙市形成了“两统两分”的管理机制。即由市专项组牵头,统一标准,按市、区县(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分级建立特殊人群基本信息数据库,对全市特殊人群实行分类管理。对全市2953名社区矫正对象,实行了司法所长、派出所民警、社区矫正联络员、对象亲属“四包一”管理,实现了“零脱管、零漏管、零重新犯罪”的矫正工作目标。对全市列管的14736名刑释解教人员,实行了监管改造、出狱出所、安置帮教、日常管理“四个环节”的对接,帮教率达到100%。
对于流动人口,长沙市形成了“一二五”的管理体系,即建立了一个流动人口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服务机制及流动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双向管理服务机制,出台了五个规范性文件。全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服务均等化、管理制度化、工作规范化。
广东深圳市 全面实行积分入户制度
广东省深圳市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国家“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要求的25项内容,深圳市均已提前实现。其中,18项深圳市已覆盖实有人口,其余“九年制义务教育免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免住宿费,并为经济困难家庭寄宿提供生活补助”、“为城乡困难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殡葬救助等服务”等7项内容,已覆盖户籍人口及符合一定条件的非户籍人口。
此外,深圳市实际已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还包括“免费敬老优待服务”等17项,其中15项已覆盖实有人口。
深圳市全面实行了积分入户制度,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体系,对申请入户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多元评价、综合打分。当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指标累计积分达到一定分值时,可依程序申请办理入户。2012年上半年,深圳市面向全国统一招考1097名公务员,进一步取消了报考户籍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