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三十八个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地区创造经验亮点纷呈

2012-07-19 08:40:2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吉林延吉市 强化基层社会服务管理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把强化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作为重点,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

    坚持民生优先,健全完善民生保障体系。编制实施《民生发展五年规划》,每年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民生建设。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32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年2000元。

    坚持基层在先,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行“三站”统管模式,在全市社区和村屯设立综治信访站、民生服务站、群众工作站,及时了解民意,解决民需。

    坚持服务为先,提升社会服务管理能力。实施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工程,健全“早上接访制”“工作督查制”等十大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及相关同志每天早上5点至8点定时接访,一般案件当场解决,疑难案件限期办理;实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程,全市49所中小学中的32所指定为流动人口子女就读学校,就近入学率达到39%;实施特殊群体帮教工程,每年设立10万元专项资金和3%的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三无”刑释解教人员就业。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 全面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从保持边疆和谐稳定、保障生态安全的大局出发,以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为主线,坚持以突出特色、强力推进、创造经验为着力点,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路。

    全面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圆满完成一期天保工程各项建设任务,全面停止主伐生产,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大森林火灾的发生;全力抓好边疆安全稳定。严格落实“三长管边”责任制,深化“爱民固边”活动,发动群众开展了“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村民巡护队”等治安联防活动,实行“民警任村官”工作制度,有效维护了边境地区安全;切实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建立工商、环保、质监、水利、建设、食品卫生等多部门联管联查联处工作机制,有效防止因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建筑施工质量等引发的公共安全事故发生;不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以打促整、以整促治、以治维稳,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上海长宁区 建立综合服务管理体系

    上海市长宁区探索“民主+法治+科技”三结合的管理方式,完善城区管理、人口服务、民生保障、矛盾调处、社区建设、社会参与“六大体系”,初步建立起党建引领、综合联动、融合共治、科技支撑的区域化社会综合服务管理体系。

    长宁区建立区社会管理联动中心,通过功能整合、系统整合、热线整合,推动公安、城管、应急办、总值班室等管理部门在一个平台上综合联动,实现对外一口受理、内部快速处置。开通24小时市民热线(962347),实现过程监督、群众评议。在街道建立相应的联动处置平台,对接区社会管理联动中心,联动社区“三个中心”、社区综治工作中心、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等区域资源和管理队伍。以网格为基础整合队伍,在网格内实现联动联勤、快速处置。建立图像监控系统和“车牌识别系统”,基本实现全区712个封闭小区和主要街面路口视频监控全覆盖。

    江苏南通市 构建四级平台管理格局

    江苏省南通市以社会服务管理“四级平台”建设为载体,构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新体系。

    市一级,整合相关服务功能,新建办公全天候、节假日无休的政务中心。县(市、区)一级,整合20多个部门职能,构建融矛盾排查化解、新市民服务、应急处突指挥等职能于一体的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乡镇一级,依托原有的政法综治工作中心推广建立镇(乡、街)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履行行政服务和维稳服务两大职能。村(社区)一级,建成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以“一综多专”大调解体系为核心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取得了新突破。南通市9个县(市)区、121个乡镇、1960个村居共建立三级大调解组织机构2139家、配备调解人员4623名。

    南通全面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社区管理服务站为依托、社区综治办为中坚、其他各类社会组织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格局。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