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四川

四川基层政法干警创新执法实现“警民亲”

2012-07-18 13:08:4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四川频道7月17日电(党文伯 熊文瑶)“你调解工作做得最好,办案最公正,跟你说话,就像自家姐妹一样亲,你就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好法官。”11日,四川名山县蒙顶山镇卫平村5组村民唐中香拉着名山县人民法院法官徐源的手,不停地感谢,并激动地将一面印有“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锦旗送给了她。

    近日,记者跟随四川省委政法委组织的“走基层——见证警民亲和社会管理创新”采访团实地走访四川名山县、蒲江县、双流县等地,就基层干警服务群众和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感人故事、创新经验进行了采访。

    2011年10月,唐中香71岁的母亲不小心将腿摔坏,急需6万元手术费,因弟弟不愿意出钱,老人便不得已要求解除与儿子之间的房产赠与协议,这使得整个家庭关系闹得很僵,老人的手术也迟迟未做。唐中香说,“如果我母亲不做手术,可能只有半年的生命。为此,徐法官带着重感冒加班加点工作,期间两次晕倒,仍然坚持工作,仅用两天的时间就解决好了此事,现在我母亲都可以走路了。”

    40岁的徐源自幼看到父母热心地帮助乡里乡亲解决问题,便有了做调解工作的理想。徐源说,“每当面对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只要用真心跟他们沟通,找到当事人的心结,很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近三年来,徐源共立案审结民事案件664件,结案率为100%;调撤625件,成功率达98%以上。

    自去年6月,四川省“警民亲”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政法干警围绕“服务群众、管理创新”主题,切实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不断创新举措。

    凡是蒲江县寿安人民法庭庭长杜济江走访过的乡镇,那里的群众都知道一位“蹲点法官”。由于蒲江县偏远山区老百姓法律意识普遍不强、不注重证据收集、不方便参与诉讼,杜济江便总结出“错时工作、夜间走访、深入群众、走乡串户、专门蹲守”的“蹲点工作法”。谈起自己的工作方法,杜济江内敛平和地说,“在走访中,白天找不到人,我就晚上找,晚上找不到人,就蹲守在房前屋后,总会等到要找的人。对待当事人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杜庭长经常说,很多百姓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来法庭,如果来了,肯定是有困难。”寿安人民法庭审判员何健说,“为了方便群众,他还将法庭搬进了村民的农家小院。”

    2011年6月,名山县人民检察院把预防涉农职务犯罪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力点,以“预防涉农职务犯罪进乡村组”为切入点,在该县城东乡试点建立起《乡村组三级职务犯罪预防联络员机制》,依托乡、村、镇三级预防联络员,对村务管理存在漏洞或可能发生职务犯罪的村组干部进行预防谈话,定期深入村组开展预防咨询,使农村基层职务犯罪预防常态化。

    据了解,2009年至2011年,该院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中,涉及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有17人,占80%。通过办案追回赃款120余万元,移送起诉后均作了有罪判决。

    记者在名山县蒙阳派出所走访中看到,派出所墙上的电视机一直播放着别具一格的安全防范宣传片。为了整治名山县治安问题,2007年以来,蒙阳派出所副所长钟先奇先后制作了自编自导自演的关于反扒、防骗、防盗等方面的防范知识和典型案例的光盘。其中,第一批制作的反扒防范宣传片在名山县汽车站和客运车上播放40天后,名雅客运线便无一例扒窃事件发生。

    “名山是农业县,大多数群众不喜欢有关文字的宣传,于是想到群众家家都有电视。”钟先奇说,“拍摄光盘是服务群众的创新形式,一开始担心这种做法被别人嘲笑,我就下班回家后,坐在摄像机前,讲述如何反扒。后来,这种防范方法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我便将更多的防范知识和案例编成小品,找来几名群众和退休民警演出来,并制作成光盘发给群众观看。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

    同样作为社区民警,双流县公安局航空港派出所社区民警扎西青措,用执着打开了吸毒女孩的心扉,用责任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她还曾是英姿飒爽的刑警。在4年的社区管理工作中,扎西青措善于发动老党员、依靠社区群众,总结出“群防群治”的社区警务工作新方式。扎西青措认为:“要建设平等、合作的警民良性互动一体化的新型伙伴关系,就必须坚决打破过去以自我为中心,以群众为被管理对象的传统思维定式。深怀爱民之心,主动亲近、关心群众,才能受到群众爱戴。”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