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名家专栏

张维为:自信大胆地肯定“中国模式”

2012-07-18 16:56:4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日报 

    八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中国人有很强的学习传统,“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和西方不一样,西方是“三人行,我必为师”。人家即使有缺点,我们也能看到人家的优点;人家有优点,我们则看到更多的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现在中国有4亿多人在学英语,我们的出版物有20%是翻译作品,这是一种高度的开放。当然,有的方面走过头了,有些人变得非常崇洋媚外。但这没有关系,因为更多的中国人在开放中找到了文化自信。中华文明是个很精彩的东西,把别人的好东西拿过来,一碰撞、一嫁接,就变得精彩万分。

    中国模式是“最不坏”的模式。我们的模式有自己的弊端,但横向比较,其他国家的模式还不如我们的好。中国在过去30年里,完成了一场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社会革命,避免了两次国际金融海啸。任何一个国家,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如果做到其中一项,就很了不起了,但我们都做到了。就此一点,我们就可以自信地、大胆地肯定中国模式。

    说好“中国话”,讲好“中国故事”

    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到今天的古老文明,中国的崛起是传统文明国家与现代国家叠加在一起的崛起,所以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都是独特的。相比于美国短暂的历史,中国的文化内涵比美国要丰富1000倍。所以,用美国那种“民主”、“专制”两分法分析世界政治,并套到中国身上,只会导致误判中国,而且,这种做法也是非常愚蠢的。

    中国的故事很精彩,但我们还没有讲好。我们现在有些所谓“知识精英”,只会重复西方话语,毫无原创力,非常可惜。比如,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后,西方很震惊,就编出了各种各样污蔑中国的话,指责中国同非洲“独裁政权”打交道,对非洲侵犯人权的国家给予援助等。我们官方的话语常常是以“不干涉别国内政”来应对,这种话语比较弱。如果我碰到这样的问题,就会明确说:“根据中国模式和中国人的理念,消除贫困就是人权,而且是最大的人权;任何国家不能以任何借口阻碍帮助非洲国家的扶贫。”

    如果一定要把世界的政治制度简化为两个类型,那我认为只有良治和劣治的区别。良治可以是西方的制度,也可以是非西方的制度;劣治可以是西方的制度,也可以是非西方制度。不管是一党制、多党制、无党制,最后都要落实到我们给百姓提供了什么,为他们创造了什么价值,有没有实现良好的政治治理。

    西方政治体制,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它的特点就是先把社会打碎,然后再整合起来,其理由就是社会由不同的利益集团组成,每个利益集团都有自己的代表,这就是多党制的来源。这些政党,在法治的环境下进行博弈,最后通过票决制作出决定,其前提是大家都接受这个制度安排。

    中国政治传统中的合法性,就是民心向背的理念,得民心者得天下。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搞西方的民主才有利于稳定。但西方的民主制度实际上在人类历史上只是一个很短暂的东西,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曾发明了这种制度,但只局限于很小的城邦国家,所以每个市民都可以表达意见,但占人口大多数的人(比如妇女和奴隶等)却没有这种资格。这个制度被大思想家柏拉图批评,认为是暴民治国。之后的两千多年,西方几乎没有人提民主。直到美国独立后很多年,民主才逐步变为一个褒义词,但即使在美国,“一人一票”也是到1965年才实现的,这离《独立宣言》发表已经过去了100多年。不光是美国,整个西方世界都是在现代化完成之后才实行“一人一票”的。而这种制度现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希腊、冰岛破产了,英国、法国、美国也危机重重。

    中国传统合法性的另一个方面,是“选贤任能”的选拔制度。中国有长期的科举考试制度传统,不分贫贱、不分出身。此外,从秦始皇的时候就实行的郡县制,比西方早了1600年,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而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前,一直是贵族继承制度。所以,中国的合法性理念,既是传统,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才能把中国模式用比较清晰易懂的语言讲清楚?我想起了邓小平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如果说我有什么专业的话,那就是军事。”作为一个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大军事家、大政治家,他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军队能打仗,因为我们的军队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军魂,有自己的战略战术,它善于学习友军乃至敌军的一切长处,但从不放弃自己的优势。这些,不就是中国模式的特点吗?这样的模式,能不成功吗?

    (新华日报记者 葛灵丹 根据张维为在江海大讲坛的演讲编辑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