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稳定优先。我们比较好地处理了稳定、改革和发展三者的关系。中国近代史上充满动荡,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的1980年,140年间,我们最长的太平年景没有超过9年的,现代化进程一次一次地被打断。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跨长度的持续稳定的发展,我们创造了让世界震惊的中国奇迹。实际上,走到世界任何一个有华人的地方,只要当地有比较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较为宽松的政策,华人总能通过勤劳致富,成为较为富裕的阶层。非西方国家采用西方模式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法保持社会稳定。
四是民生为大,以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为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标。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民以食为天”等理念的延续。我们提出的“温饱”、“小康”等目标,都是这种传统理念的延续。虽然现在中国贫富差距很大,但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要分清两个概念,一个是绝对的贫富差距拉大,一个是相对的贫富差距拉大。穷的越来越穷,富的越来越富,这是绝对的贫富差距;穷人的情况也比过去好了,而富人好得更多,这是相对贫富差距拉大。我认为,中国属于后一种情况。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处理好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理直气壮地指出,我们“穷人”的日子也比过去好了很多。
在这种共识的基础上,积极处理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处理好这个问题,对中国很重要。中国有很强的平等主义思想。从过去儒家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到后来无数次以平等为目的的运动,都表明了这一点。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中国的发展就会受到挫折。但同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整个国家是发展不起来的。
五是顺序差异,也就是比较正确的顺序。我们的改革开放,和其他国家相比,比较有章法,这和中国人长于整体和全局考虑的思维观有关。中国文化是最讲究顺序的,不喜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为中国进行战略设计时表示,他的目标是到2050年完成中国的现代化,时间跨度长达70年。西方的政治制度,产生不了这样目光远大的领导人。我们改革的总体顺序是,先农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内地,先经济为主后政治,改革不求一步到位,甚至允许走两步退一步,但总体上保持了改革的连续性,最后通过积累来完成改革大业。
六是渐进改革。我们这个国家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情况复杂,各项改革只能十分谨慎。现在看来,我们改革最精彩的就是我们拒绝了“休克疗法”。“休克疗法”在前苏联、东欧都造成了巨大的代价,所谓“休克”就是一瞬间完成私有化、市场化的经济改革,政治上从一党制变成多党制,现在证明,这是十分幼稚的。当然,我们说渐进改革,并不是说改革的步伐都很慢,而是说指导改革的总体战略是渐进的。但一旦做出了决定,我们的效率是非常高的。比如,建设四个特区,我们是今天决定、明天推土机就开始工作了。当然,这也有利有弊,要求我们的方针和政策比较正确。如果大的方针和政策出了问题,也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但我们通过渐进改革和不断试错的方法,就减少了出大问题的概率。
七是混合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就是“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混合、市场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的混合、“市场经济学”和“人本经济学”的混合。这样一种混合经济虽有缺点,但总体上很有竞争力。我粗粗估算了一下,如果用消除贫困和实现现代化作为指标的话,中国比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做得好。如果我们把发展中国家界定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30%以上的国家,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我们做得更好;转型经济国家比如东欧和中亚的前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中国做得好。我们现在有不少方面确实开始“叫板”发达国家了,发达国家已经感到了来自中国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