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名家专栏

张维为:自信大胆地肯定“中国模式”

2012-07-18 16:56:4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日报 

    中国GDP超过日本,最大的意义在于,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基本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中国太大了,其人口规模等于100个中等的欧洲国家之和,历史上中国也是一个“百国之和”的国家,所以看中国的问题,要有板块概念才看得清楚。改革开放伊始,我们的思路就是让一部分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先发展起来,同时带动其他地区。现在的中国,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约3亿人口的“准发达国家”板块。有了这个板块的存在,中国不同地方就会学习,从而带动整个中国的发展。这个板块的硬件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软件与发达国家也可以一比,例如上海、北京人均寿命均超过纽约,社会治安普遍好于西方国家,这个板块的居民住房水平超过了日本和中国香港。当然,有些方面要赶上发达国家还不容易,比如市民的文明素质,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再比如我们一些环境指标,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我们看中国崛起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以偏概全。其实,中国人口比美国多4倍多,理论上说,中国问题比美国多4倍也是正常的。但美国的问题不会比中国少,美国的监狱囚犯人数比中国多,尽管美国的人口连中国的四分之一都不到。美国今天还有多少大城市的居民晚上敢上街散步。这就是美国现在的治安水平。

    我们可以看一看世界上主要国家崛起的历史。18世纪、19世纪的时候,是千万级人口国家的崛起,如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20世纪是亿级人口国家的崛起,如美国、日本等;21世纪是中国10亿级人口国家的崛起,这是一种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至于有人说中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二、人均统计排在世界上百位之后,这恐怕只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因为很多东西是无法平均的。中国更像一个数百人组成的超大型交响乐团,而小国家往往只相当于一个小提琴手,两者很难比较,因为他们属于不同质的国家。

    中国模式是“最不坏”的模式

    中国的发展究竟是一种什么模式?

    国内学者喜欢讲“中国道路”,我这里借用国际通用话语,称之为“中国模式”。

    我认为,中国模式有八个特点。

    一是实践理性,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入世的、务实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基本思路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试验,然后总结经验教训,坏的进行调整,好的进行推广。在此基础上,修改相关法律条令,最后修宪。西方指导下的变革则不同,第一步肯定是修宪,然后再是修改法律和条令,最后才是实践。当然,我们的方式虽然并非十全十美,但至少让中国避免了大的折腾,避免了大的颠覆性灾难。所以我认为,实践理性是中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模式的哲学基础。

    二是强势政府。在中国这么一个超大型的国家,没有一个强势型的政府,很多事情很难做。据《瞭望》杂志报道,2010年的春运总人数达到25亿人次,这相当于在一个月时间内把整个美洲、非洲和欧洲的人口都挪动了一下,这是很不容易的。说白了,发展中国家,采取西方政治模式,就成了“软政府”,要想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几乎不可能,因为这个政府缺少凝聚力、整合力和执行力。要建个桥、修个路,各个党派会争论不休,结果牺牲了多数民众的利益。当然,强势政府也有自己的问题,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强势政府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强势政府出现的问题需要逐步纠正,也可以纠正。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