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特大假农资案
【战果通报】日前,经过近两个月的深入侦查,公安部组织指挥河南、江苏、河北等地公安机关开展“3·09”特大假农资案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捣毁生产、仓储、销售假农资窝点8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4名,打掉团伙28个,查获制假设备42台,缴获假冒伪劣“杜邦”、“拜尔”、“仙隆地宝”等农药146个品种3100余万瓶(袋)、半成品8000余万瓶(袋)、生产原料136吨、包材11.2万套;假冒伪劣“佳美施”、“沃而丰”等化肥730余吨;假冒伪劣“先玉335”、“天光一本”等种子145袋。据统计,该案缴获农资涉案价值近5亿元,是近年来公安机关破获的案值最大、假冒品牌最多的一起假农资案件。
【案情回顾】今年3月以来,公安部开展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坚持将农资打假作为第一战役,进行专门部署,迅速掀起强大打击声势。期间,河南省公安机关接一群众举报称,其购买的十余瓶农药经农业部门检验不合格。根据该线索,河南省公安机关逐步发现一个以河南郑州为生产源头,销售下线涉及全国多个省份的假农资犯罪网络。鉴于该案涉案金额大,销售网络分布范围广,公安部立即部署河南、江苏、河北等涉案地公安机关实施联合侦控,锁定一大批制假售假人员及窝点,并及时开展统一收网行动,成功突破全案。
现已查明,孔某、左某、房某等人在郑州多个地方设立地下窝点,大肆生产假冒伪劣国内外知名品牌农药,通过物流渠道,将假冒伪劣农资批发销售给江苏、河北等地犯罪团伙,再经这些团伙层层批发转售,最终通过各地一些不法农资经营部、游商走贩等卖给农户。经农业部门检验,本案缴获的假农药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严重超标,如施用于农作物,不仅可能造成农作物减产,而且将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警方提示】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受经营门槛低、犯罪收益大、侵害对象防范意识差等诸多因素影响,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犯罪形势十分严峻,不断发展蔓延,呈现“四有”特点:一是有规模。农资犯罪团伙通过犯罪收益积累、扩大产能,不断发展为有计划、上规模的集团化经营。一些制假售假团伙甚至注册成立公司,披上合法外衣从事犯罪活动。二是有技术。由于农资行业特殊性,犯罪分子多为深谙农资技术、生产管理和销售渠道的“业内”人员。此外,各种造假“高新技术”也在农资造假中得到应用,如一些案件查扣的假包装、商标标识仿真度极高,甚至具有电话、短信防伪查询印证功能。三是有网络。假冒伪劣农资的原料生产、成品加工、分装、运输、销售等环节往往由不同团伙、在不同地域分别完成,形成了产、供、销跨区域犯罪网络。这些团伙一般都采用订单式生产,相互之间单线联系,且多使用假名,行为隐蔽,手段狡猾,发现和查处难度大。四是有规律。春季为假种子案件集中高发期,夏季、秋季则为假农药、假化肥案件的多发期。同时,因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农时不同,上述季节性规律特征也存在地区差异。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假农资犯罪严重坑害农民群众利益,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安全,希望广大群众积极举报假农资线索,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防范假农资犯罪的良好社会氛围。
鲁某等人特大制售假冒伪劣化肥案
【战果通报】近期,在全国公安机关“破案会战”中,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机关成功打掉一个特大制售假化肥窝点,当场抓获鲁某、梁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缴获假冒伪劣化肥120.25吨,涉案金额500余万元。
【案情回顾】经查,今年2月以来,鲁某、梁某租用工厂车库设立假化肥加工窝点,从山东烟台等地购进制假原料,雇佣多名工人将制假原材料进行简单搅拌、染色后,分别灌装到假冒“中农集团”、“绥芬河登丰农业”、“德国红牛硫酸钾”、“黑龙江裕金科技”等知名品牌的化肥包装袋内,冒充品牌化肥销往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东4省区20多个县市。期间,梁某以每吨1400元的低价向各地化肥经销商批发,各地化肥经销商以市场价3000元左右的价格卖给农民群众获取利润。自2月1日至4月9日,鲁某、梁某等人已售出假冒伪劣化肥1720吨,涉案金额达500余万元。经调查,公安机关现场扣押的假冒化肥成品及原材料实际为融雪剂,几乎不含氮磷钾等有效成分,均不属于化肥。
【警方提示】据办案民警介绍,当前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犯罪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假冒伪劣化肥、农药、种子犯罪较为突出。有的犯罪分子使用假冒包装、商标标识冒充品牌产品,甚至可以通过产品包装上的电话、短信等进行防伪查询印证。有的犯罪分子注册成立公司,冒充专业农资企业或指定的专业销售门店,披上合法外衣公开进行犯罪活动,欺骗广大农民群众。公安机关侦查发现,犯罪分子生产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质量低劣,几乎不含有效成分,使用后导致大面积农作物减产、绝收,严重坑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
针对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痛恨的农资造假问题,公安部在今年3月以来开展的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中,坚持将农资打假置于突出位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全面发起严打制售假冒伪劣农资战役。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已先后破获制售假冒伪劣农资案件120余起;其中公安部督办的10起重点案件已全部侦破,缴获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等达6000余吨。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是涉及农民利益的假冒伪劣农资犯罪,公安机关将坚决予以严厉打击。同时提醒广大农民,由于农作物生产具有周期性,假冒伪劣农资的质量问题往往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时间隐蔽性,因此购买农资产品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尽力防止假冒伪劣农资犯罪侵害,一是一定要到有固定住址和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购买,千万不能贪图便宜向游商购买。二是一定要索取购货凭证和正规发票,留存少量样品、包装袋、说明书等作为相关证据。三是一定要密切关注农作物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后立即向农业执法部门或公安机关报案,为及早破案维权争取时间。(记者 王文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