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希望
“出去后我真的想开一个主食厨房”
像李红这样走在绝望边缘的人,想要把她拉回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言两语的开导,不能直击人的心灵。而女子监狱推出的全新的改造手段——浸透式的情感管理,改变了她的人生。
“我后来想当时我太幸运了,我碰上孙警官了。如果没有碰见孙警官,如果不是这种母爱式的管理,我今天会是一个什么局面很难想象。”李红对记者说。
孙警官用各种方法跟李红聊天,在劳动过程中让李红担起责任,让她在食堂当面食组长,负责一些人的主食。
“给我找师傅,让我学习蒸馒头。说你不能这么霸道,你现在要学技术,掌握技术进食堂啊。现在我蒸馒头特别棒、特别香,有警官就说,你要是出去了,蒸的馒头肯定得火了。”
“后来参观的时候,监狱长就带人来尝馒头,还对我说,‘小李,谢谢你’。”说到这里,李红的兴奋溢于言表,“一投入到新的岗位上,人一分散精力,再说人本身都有上进心的,一好学就化解了一些东西。而且等到做出成绩,监狱长连着说‘谢谢你,谢谢你’。我当时就感觉,我那种态度对人家,人家却没有一点埋怨我。像监狱长,我从心里把她当妈了。那种岁数小的警官,真的感觉就像自己的姐妹。虽然我不配,但是我从心里就是这么认为的。”
经过7次减刑,李红明年就将出狱。对于未来,李红很乐观,“我就想出去看看,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好职位,我真的想开一个主食厨房”。
“我心里踏实着呢。我不但会蒸馒头、做面条什么的,点心都会做了。心理上,有这么多爱在我心里,我一点那种心理阴影都没有。”李红说,“以前有钱的时候我也没想过要做一点什么公益活动,现在我的心态不一样了。我出去后,如果努力,我肯定会用我的行动为这个社会承担一些责任。”李红对记者说。
对于自己的心理为何会发生如此巨变,李红说,细细想来,监狱民警并没有用什么事件来打动自己,而是一点一滴,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慢慢地融化了自己冰冷的心。
狱政科高科长向记者解读了情感管理的“一点一滴”:
“比如说生日餐,到生日这天,给她们做生日面,卧两个鸡蛋,也让她感受到,虽然离开了家人,但政府也好、警官也好,没有放弃她,还是在挽救她,这也是一种情感的拉动和交流。
“还有,区别于男性,女性服刑人员允许化淡妆、黑发,每个监狱都安装有特殊材料的小镜子,唤醒她们内心深处对美的追求。这个仪表端庄,一方面对自己的压力是一种释放,另一方面对家属也能让对方释怀,所以说效果也特别好。
“又比如,原来我们发的那个鞋,就是女性服刑人员穿的那鞋,都是那种条绒的懒汉鞋。后来通过我们的努力,女性服刑人员的鞋现在变成带扣的,有一点小跟。她们也爱美,就从这一点一滴,结合女性这种生理、心理,还有爱美的各种特点,想得特别周到。”
高科长告诉记者,女性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盼望一些重大的节日。市局领导、监狱领导特别重视,突出了几个重大节日:首先,六一儿童节,组织孩子们与母亲同餐,并进行拥抱式、触摸式的肢体上的情感交流,让她们感受到爱的温暖。其次,寒暑假把学生约出来吃亲情餐,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再就是母亲节,经监狱批准服刑人员要把她的母亲请来,主要体现出心灵上的负罪感,跟母亲面对面的沟通,也是亲情参谋。她毕竟是犯了罪,当她对待她母亲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忏悔、如何去表白。另外,中秋节、春节会组织跟亲人团聚,但必须是综合分数排名靠前的服刑人员才可以参加,这也是一种激励机制。常规教育就体现在这儿,为她们做一个守法的公民铺垫。
“这么多年的管理,我们并不是简简单单地说促进她们的管理,其实是在提高她们的一种综合素质,家庭的责任感,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感。你不能说我在监狱这一段做好了就行了,出去以后仍然危害社会。所以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说它是一座监狱,实际上它也是一所特殊的大学,唤醒心灵的一所学校。”高科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