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便民问答

什么是国家助学贷款?

2012-07-17 15:28:5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教育部网站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推动的一种信用助学贷款,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负责发放,对象是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含高职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目的是用于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日常生活费。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优惠政策,一是无需经济担保,二是由中央或省级财政贴息一半。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利用金融手段加大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进一步完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制度的新探索。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数迅速增加,在这种变化了的形式面前,单靠“奖、助、补、减”办法,已难以覆盖和完全解决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同时由于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深化,由学生家庭或个人适当负担一部分高校培养成本,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用于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支出,也势必成为今后每个家庭最重要的消费之一。但就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来看,有相当多的家庭可能还难以完全靠自己的储蓄来承受这种负担,必须借助一定的银行贷款。对高校学生来讲,开展助学贷款也会促使其在认识、观念、行为等方面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通过金融机构的介入,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资助制度。而且从长远看,国家助学贷款可能会成为一种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手段。正因为如此,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亲自推动、关心下,于1998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出台了国家助学贷制度。这项工作,1999年先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八个城市开展试点,2000年又进而在全国全面推开。尽管这项制度在落实方面,目前还存在不少矛盾与问题,但已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学生的一致拥护和好评。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先后多次就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作了重要批示: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的重大政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帮助高校经济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大举措;是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提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几年来,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经得到了高校学生的拥护和好评。但是目前这项工作在组织实施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贷款发放与经济困难学生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各级人民政府以及金融、教育、财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在落实上狠下功夫。人民银行要会同教育部、财政部和个国有商业银行认真总结前一段工作的经验,即使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既要方便贷款,又要防范风险的原则,不断完善制度和办法,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让符合条件的申请贷款的大学生都能得到贷款,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广泛、健康、持久地开展。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