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刁民作乱”到“是我们的工作出了问题”
临离高速作为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之后对于完善路网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山县大武镇阳和沟村位于公路建设占地范围之内,但因为占用土地补偿款发放比例无法达成一致,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并且引发200多名群众集体上访。
以前,包片干部、村干部多次口头解释这一政策,群众都不能接受,要求补偿款必须100%发到手中,而根据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山西省人民政府182号令》规定,土地补偿款80%发放给群众,20%留在村集体用于公益事业。
针对这一情况,大武镇党委书记王爱军召集班子成员研究决定:“不要让群众上访了,我们的干部去下访!”
拿着相关文件,大武镇干部在阳和沟村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当场给上访群众看文件,给群众讲政策,让百姓提意见,结果问题当场就得到化解。第二天,80%的补偿款全部发到群众手中。
这是吕梁市“三大活动”的一个缩影。像这样能现场解决或者事后协调解决群众诉求的事情在这次活动中还有很多。
“很多干部都是走出学校后直接进入机关,即使是从基层提拔的由于长时间不深入基层也几乎与基层脱离,加之一些干部作风不民主,缺乏群众感情,导致每当有群众反映问题一些干部就说是刁民作乱。”白庆春说,“通过排查化解,我们发现很多问题根本不是刁民作乱,是我们的工作方法出现了问题,归根到底是我们干部的作风出现了问题。其实我们的群众是很可爱的,只要你耐心听他倾诉,他就会非常理解。”
白庆春向记者介绍说,“三大活动”同时使广大干部受到了教育。很多以前认为解决不了的问题,其实上级早有文件,只是我们的干部没有掌握好政策或者没有向群众解释清楚,所以使很多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从办公室干部到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做工作
“老郝,你的补偿款落实了吧!”一进东路家庄村,韩秀山就来到了郝雪琼家里,询问事情的解决情况。
韩秀山是汾阳市阳城乡的党委书记。如今,在阳城乡,大部分人都已经认识了这个经常进村转转的党委书记。
今年3月,韩秀山在东路家庄村走访时了解到,村里的郝雪琼和邻居郝东柱,以前关系较好,郝东柱家进出只能通过南面,而郝雪琼家在1998年批建宅基地时,因门前有个大坑,自己拉土填平后圈地时连同走道圈入其院中,导致郝东柱家无法出入,随后双方关系逐渐恶化,今年因郝东柱的母亲将郝雪琼家的院墙推倒而将矛盾激化。
了解情况后,韩秀山和工作组立即展开了工作,经过努力,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协议,由郝东柱赔偿郝雪琼毁坏的院墙2000元,补偿当年拉土垫坑的费用5000元,共计7000元,并赔礼道歉,郝雪琼让出其多占的公共走道。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现在的交通发达了,通信发达了,很多事情打电话就能解决问题,所以干部进村少了,与群众的接触少了,干群关系疏远了。”韩秀山说,“‘三大活动’开展以后,干部进村入户,为群众实实在在解决了问题,群众对我们的态度越来越好了,现在我还交上了一些农村朋友,很多群众有事儿就直接给我打手机了。”
韩秀山向记者介绍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的诉求呈现多元化特点,尽管信息社会拓宽了官民之间的沟通渠道,但是各种原因,干部入不了基层,群众呼声、社情民意有时又得不到很好的上达或诉求,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一些事情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成为了问题。
通过活动,全市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接访,带案下访,实现了变群众的上访为干部的下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坐在一条板凳上耐心坐群众工作。
“设身处地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与村民交上了朋友,了解了群众的生活状况,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拓宽了群众的诉求渠道,同时也密切了干群关系。”汾阳市政法委副书记王瀚东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