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综治要闻

活力和谐 喜人画卷——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纪实

2012-07-17 09:01:4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在宁波,通过整合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党员服务中心功能,建立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实行“一个平台运行、一个流程办理、一套机制整合”,着力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在江苏南通,通过积极构建市、县、镇、村四级社会服务型管理平台,促进行政资源合理配置,形成“1+1>2”的叠加效应。在市一级,通过推进市社会管理综治办和“110”服务、矛盾纠纷调解、残疾人服务、就业保障服务等“一办十中心”建设,特别是把30多个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统一整合到“110服务中心”中,实现对群众诉求统一受理、统一交办、统一督查、统一反馈。

    2011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人们发现,此次更名不只是名称的变化,还是职责任务的增加、领导力量的充实、成员单位的增多、工作机构的加强。社会管理,正在凝聚更多的合力。

    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到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调整“指挥棒”到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通过抓顶层设计,社会管理努力实现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设计。无论是群众权益维护,还是流动人口服务,或是社会组织管理,解决之道都不能止步于个体诉求的解决,而要发掘一个个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注重顶层设计,探索治本之策。

    一个小小的户口本,是我国城乡差别的一个缩影。“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显示的不光是身份的区别,更有待遇的差别。

    “我是个低保户,以前每个月只能领到120元的低保金,现在和城里人一样,每个月都能领到365元钱。”甘肃嘉峪关农村居民刘翠英难掩激动之情。从今年1月1日起,甘肃嘉峪关市彻底取消了城乡户籍差别,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户口本上的这个小改动,带来的却是大变化。实施户籍新政后,嘉峪关市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同城化的要求,出台了八个配套政策,无论是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新农合医疗统筹补偿、医疗救助、临时救助,还是廉租房保障、经济适用房、入学入伍就业,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都享受到了同等待遇。

    不断推进的城市化、工业化,带来了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如何服务好两亿多流动人口特别是1.5亿多农民工,不仅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地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解决好流动人口在就业服务、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租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

    在深圳打工,只有高中文凭的黄泰富,是一家小酒店的面点师,通过“积分入户”,黄泰富不仅拿到了深圳户口,还把一家人的户口从广东化州农村迁到了深圳。今年4月初,包括《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办法》在内的三份文件实施,明确规定:引进人才不设人数限制,扩大个人申办范围,取消工种和农业户籍的限制。今年,前两批已有约23000名外来务工人员通过积分入户深圳。

    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是党执政为民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如何调动基层干部抓社会管理的积极性?科学设定“指挥棒”至为重要。经济指标偏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指标偏轻,这是我国基层干部考核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指挥棒”不科学、不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干部抓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近年来,四川成都力推基层履职重点转移,要求各区(市)县要把街道重点履职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并在中心城区乡镇和街道实行干部工作目标考核不再与经济指标挂钩。谈起“转移”前后的感受,成都锦江区双桂路街道五福桥社区党委书记姚艳洪一脸兴奋:“现在好了,跑经济变成跑基层,与老百姓距离更近了、感情更深了,自身的价值在为居民办事中得到体现,感觉浑身有劲,思想境界都高了!”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