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镇、街道和社区建立法治工作站,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实行法律服务关口前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了解民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引导和服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在湖南省张家界市采访时发现,该市通过建立法治工作站,打通了基层法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武陵源区成功试点后张家界市全面推进
2012年2月16日,张家界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绍建在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强调,2012年,要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面推进法治工作站建设。
据了解,张家界这次之所以要全面推进法治工作站建设,源自于此前在该市武陵源区的成功试点。
“当前,我区因林权改革、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遗产保护和就业出路等引发的不稳定问题时有发生,群众信访不信法、非正常上访、阻工闹事等现象比较突出,严重损害了武陵源区的旅游形象和发展环境。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基层法治工作,及时延伸治理的模式和平台。”武陵源区委政法委书记许忠亮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从去年11月中旬起,武陵源区就开始着手部署建立村(社区)法治工作站。
今年1月6日,方案出台,次日,全区42个行政村(社区)的法治工作站正式授牌成立。方案明确规定,每个法治工作站由站长、指导员、专干3人组成,站长由选派到村(社区)的第一支部书记担任,指导员由公、检、法、司等部门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担任,专干由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干部、法律志愿者或治调主任担任,全区分6个片,政法系统各单位分派一名班子成员作为片区联络组长。
根据要求,法治工作站的具体任务就是化解社会矛盾,组织法制宣传,提供法律服务,参与社会管理。法治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主要要担当好“六员”的职责,即担当好首席法制宣传员、民情民意调研员、民主自治监督员、诉求表达向导员、法律求助助理员、矛盾纠纷特邀调解员。
“我原先是镇上的文化站站长。到了法治工作站后,每个月都要在工作站工作15天。在具体的工作当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宣传法律知识,搜集和了解社情民意,调解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我不仅迅速熟悉了解了社区工作,也积累了丰富的基础工作经验。”5月中旬,《法制日报》记者来到武陵源区索溪峪镇喻家嘴的社区法治工作站,该工作站站长吴小红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