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基层基础

由点到面,层层深入 湖南基层法治建设扎实推进

2012-07-17 08:36:4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创新宣传形式全面提升民众法律素养

    “法治是制度之治,也是理念之治。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必须以提高群众法律素质为基础。”湖南省司法厅法制宣传处处长陈壮志告诉记者,在基层法治建设中,湖南坚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群众法律素质,引导和服务群众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据介绍,为了把“法律进乡村”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湖南省衡阳市针对农村的实际特点,不仅将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的劳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编印成《新农村建设普法百事通》、普法挂历、普法明信片等群众喜爱的普法刊物、资料,近100万册免费发放给农民朋友;而且建立健全了以“一块普法宣传栏、一个法制图书室、一所法制学校、一支普法队伍”为内容的农村普法“四个一”阵地,定期更新内容,让农民朋友随时随地学法。

    常德、邵阳等地则组织专门人员将一些热点法治事件、典型案例编成渔鼓戏、花鼓戏、皮影戏等传统民间艺术剧本,邀请民间艺术家到农村表演传唱;开展“普法短剧进农村”活动,把热点法律问题编成普法短剧进行放映,寓法律宣传教育于文化娱乐中,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记者了解到,如今湖南以每年的全省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月、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全国法制宣传日暨全省社区法制宣传日为载体,广泛开展了以农民、青少年、社区居民为主要对象的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先后免费发放《农民普法简明读本》900余万册,全省92%以上的中小学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成立了100多个法律宣讲团开展各种法律宣传和讲座。同时,积极推动法律进社区,积极建设法制广场、法制宣传长廊、大型法制宣传标牌,营造法制宣传教育氛围,使广大公民的法律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

    创新城乡治理模式把权力还给群众

    “基层公共事务治理的核心是治理本身是否民主、公开、合法,治理结果是否公平、公正、惠民。”据介绍,近年来,湖南省从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入手,不断推进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近年来,随着各项民生政策逐项惠及到农村,谁该受惠受益,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现实利益。为此,株洲市攸县建立了农村社会救助评审团票决制度,全县499个村以村为单位组建社会救助评审团,由各村干部、党员、村民组长及村民代表20至50人组成。在确定农村低保对象、农村安居房对象和救灾救济款物及慈善募捐款物发放对象时,先确定享受对象的条件和人数,然后按评审团成员民主票决数确定最终享受对象,将关系国计民生的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对象的确定直接民主票决。

    郴州资兴市则对凡涉及村(居)民和群众利益的重大事务,一律实行“四议两公开”(即党(支)委提议、“两委”商议、村(居)委会审议、村(居)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将基层干部的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消除村民的疑虑,切实保障基层民主权利。

    “社区居民有意见或建议,不是由社区领导说了算,而要通过征集居民意见书,倾听居民的声音。”衡阳市蒸湘区红湘街道联合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陶国英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为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治程度,衡阳不少社区都组织成立了居民议事会、代表会、理事会、监事会。社区所有重大事项、所有涉及民生的事项,都通过“四会四议”的程序组织实施,实施结果再面向社会公开。一般都是先由议事会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再由代表会投票表决确定,理事会具体组织实施,最后由监事会进行全程监督。

    去年8月,社区收到市、区财政给予的两万元家门口服务工程项目经费。如何能让这笔经费发挥最大的价值?社区主任陶国英立即带领社区干部挨家挨户发放调查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很快便收到了建议修建自行车车棚、硬化社区马路、增加社区减速带等108条立项建议。随后,对于项目的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具体实施等情况,居民议事会予以了提议,代表大会予以了决议,理事会予以了践议,监事会予以了督议。

    长沙市开福区的王家垅社区则根据社区的社情特点,引导群众成立了麻将自律协会、宠物协会、护绿协会、老妈妈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计生协会、红白理事会、社区物业管理协会、平安志愿者协会等十多个协会组织,这些协会涵盖了社区各个群体,通过协会会员的“相互提醒、相约文明”的方式实施各专项事务自我管理。目前该社区已发展各类会员602人,有效解决了社区宠物卫生、麻将扰民、家庭纠纷等大量社会矛盾。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