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信息网络

浙江两法院为何试水司法拍卖“网络化”

2012-07-16 10:57:4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法院在网上拍卖的宝马730轿车。(北仑区法院提供)

    关注理由

    近日,浙江省法院系统与淘宝网合作开通的“司法拍卖平台”完成“首拍”,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和北仑区人民法院以卖家身份入驻,所拍一辆宝马7系轿车与欧蓝德轿车分别以33.09万元与6.7万元成交。这场“特殊的拍卖”引发拍卖界从业人士颇多质疑。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甚至发表声明称,此种做法不符合当前拍卖相关法律法规,一旦推开将对拍卖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极大影响。

    司法拍卖是一种相当专业的活动。但对于百姓而言,司法拍卖有别于其他拍卖的重要一点,就是价拍得越高越好,中间环节越省钱越好,这样,不仅能照顾相关当事人的权益,也能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公平。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对于司法拍卖的“网络化”应该持何种态度呢?

    “昨天上午,买受人到我们院来取拍品,真没想到人家是从东北那么老远的地方乘飞机来的。”

    7月13日上午,法制网记者赶赴浙江,去采访因为尝试网上司法拍卖而深陷舆论风波中的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北仑区法院办公室主任李瑛在向记者介绍一天前买受人领取拍品的过程时,脸上呈现出惊喜的神情。

    所谓买受人领取的拍品,正是3天前北仑区法院作为“卖家”参与淘宝网竞拍的那辆评估价为25.08万元、起拍价19.99万元,最终以33.09万元价格成交的宝马730轿车。

    13天“围观”人次逾35万

    7月9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法院和鄞州区法院依托省高级人民法院和淘宝网联合推出的司法拍卖平台,正式开拍两件拍品——一辆宝马7系轿车与一辆欧蓝德轿车。截至当日上午10时,自两家法院于6月26日将两件拍品正式上线公告以来的13天里,网上“围观”人数已超过35万人次。

    这一数字,是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林一在7月9日当天向法制网记者披露的。

    北仑区法院负责接待新闻记者的黄宇,记得拍卖上线公告后那段时间异常劳碌——接听各地媒体打来的采访和询问电话,“一次至少也要说上半个小时”。黄宇说,“本地媒体再加外地媒体,肯定超过几十家”。

    “我们办公室里接到了500多个电话。”北仑区法院的陈彦指着办公桌上的那部电话机告诉记者,拍卖上线公告后,来法院看车的有30多人,而从天南地北打到办公室的电话更是响个不停,有时到中午休息时间也歇不下来,即使拍卖结束仍有电话打来。她曾笑着跟李瑛说,那些天听电话听得“耳膜都要震破了”。

    身为北仑区法院对外委托拍卖办公室工作人员,陈彦来法院工作8年。记者请她将眼下的工作状况与此前工作常态进行对比,陈彦毫不犹豫地说,无论从工作难度、强度来看,需要付出的精力和时间的确是大大地增多了。

    记者询问该院“对外委托拍卖”工作在网络司法拍卖试水前的情况时获悉:

    原来的工作主要是与受托的拍卖公司进行沟通,并对受托拍卖公司该次拍卖活动进行监督。试水网络拍卖后,凡是拟定、公布拍卖公告、拍卖须知,及至给双方当事人发送相关文书,接受咨询、介绍拍品、组织看样,在拍卖成交后制作拍卖确认书、拍卖回复报告等等繁琐且具体的工作,都要由法院自己来完成。

    记者问李瑛:“你们法院对外委托拍卖办公室是不是为网上拍卖临时新成立的机构?”

    “哪里啊!”李瑛说,最高人民法院为了防止司法腐败,要求评估、鉴定、拍卖与执行分离,北仑法院实行分离已有七八年了。据这位主任介绍,对外委托拍卖办公室直属院办,是该院常设机构,工作范围包括拍卖、评估、鉴定三项。目前,从事该项工作的专职人员4名,其中3名为正式编制,1名辅助人员,这一机构配备有资深法官,均为本科学历。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