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矛盾化解

新疆哈密:"居民说事"制度解决群众诉求逾4000件

2012-07-16 10:41:4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网 

    “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啦?说来听听。”近日,在新疆哈密市西河区街道滨河路社区三达小区的“居民说事点”,市民阿斯木找到信息员仝义太,向他诉说自己遇到的烦心事。

    原来阿斯木家的下水管道坏了,这几天给全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仝义太不仅把事情记在本上,而且向负责该小区的物业说明了情况,物业回复马上实地查看情况。

    滨河路社区主任朱海萍介绍说:“我们社区共有6个"说事点"。这些"说事点"承担了向居民群众宣传政策法规,反映社情民意等作用。

    西河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纪检书记王岸英说:“设立这种说事点的方式就是为了让群众把心中的‘郁闷’说出来,把邻里间的‘小疙瘩’解开,把创建和谐社区的‘好点子’讲出来。”

    维吾尔族居民吐尔逊说:“"说事点"建起来后,居民办事方便了。我们有困难、有问题喜欢找他们。在他们的努力下,小区环境越来越好,团结和谐的氛围越来越浓。”

    据记者了解,“居(村)民说事”工作制度,是哈密市目前着力推广的一项基层组织群众工作机制,即通过设立说事点的形式,提供居民说事平台,反映居民诉求、倾听百姓心声、化解基层矛盾、融洽邻里关系,达到凝聚人心、社会和谐、生活美满的目的。

    2009年,哈密市西河区街道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建立“居民说事点”制度,畅通了民意诉求渠道,形成了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使矛盾解决在基层,筑牢了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该街道“居民说事厅”,每季度在社区进行一次说事会,“居民说事制”初具雏形。2010年以来,西河区街道党工委将“居民说事”由每季度逐步扩展为每周、每天,并在该街道各社区给予推广。

    “说事”制实行以前,居民反映情况渠道不畅,越级上访、骂街时有发生。下岗女工杨某因生活困难和申请廉租房未果等原因,成为有名的上访户。“居民说事点”建立后,社区干部向杨某耐心解释申请廉租房的政策,还为她申请了低保和小额担保贷款,彻底打消了她越级上访的念头。社区干部普遍反映说事点的建立畅通了民意诉求渠道,辖区信访、治安案件发案率大幅度下降,实现了小事不出居民组、大事不出社区、上访不越级的目标。

    在说事中,社区吸纳党员干部积极参与,通过设立双带示范岗、无职党员先锋岗,让党员干部无为变有为、下岗变上岗。该市八一路社区曾因治安状况较差,几户居民到“说事厅”反应情况,社区组织辖区党员干部成立义务巡逻队,治安问题得到解决。“居民说事点”不仅拓宽了民主诉求渠道,尊重和维护了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还成为发挥居民主人翁意识的有效载体,让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广南社区在创建文明社区时召开“居民说事会”广泛听取意见。居民代表张成武建议城管部门加大对“牛皮癣”惩治力度;人大代表丁改环建议居民更多地关注社区公共卫生,多参加社区公益性劳动;党员代表孔祥军建议社区文明教育从孩子抓起,提倡学生利用节假日义务上街打扫卫生。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