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基础。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全面彰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锋价值,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并有效运行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机制。
一、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主体是党务干部队伍。应着力建立健全党务干部选拔、培养、管理机制。
一是健全选拔任用机制。按照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努力拓宽各领域基层党务干部选任渠道。在农村,通过公开选拔、调任、选派、招聘等多种渠道,从农村致富能手、回乡大中专学生、外出返乡务工人员、复转军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村党组织班子;在社区,打破地域、身份和年龄界限,注重从年纪轻、素质好、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优秀人才以及高校毕业生中选拔街道社区党组织干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务工作者人才库,采取自我推荐、内部选举、机关下派、跨业兼职、公开招聘等办法,重点选拔党性强、懂经营、会管理、作风正、热爱党务工作,具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和党务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
二是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把基层党务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全市干部培训的整体计划,根据各领域工作的不同特点和干部需求不断丰富培训内容,通过集中办班、短期实践、学习考察、专题论坛、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务干部开展理论学习、专业培训、实践锻炼和综合教育。建立基层党务干部培训档案,实行培训学分制,将基层党务干部教育培训与年终考核、评先选优相挂钩,对按时参加教育培训的给予适当奖励,对不按时、不积极参加培训的,责成相关人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基础。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全面彰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锋价值,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并有效运行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机制。
一、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主体是党务干部队伍。应着力建立健全党务干部选拔、培养、管理机制。
一是健全选拔任用机制。按照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努力拓宽各领域基层党务干部选任渠道。在农村,通过公开选拔、调任、选派、招聘等多种渠道,从农村致富能手、回乡大中专学生、外出返乡务工人员、复转军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村党组织班子;在社区,打破地域、身份和年龄界限,注重从年纪轻、素质好、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优秀人才以及高校毕业生中选拔街道社区党组织干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务工作者人才库,采取自我推荐、内部选举、机关下派、跨业兼职、公开招聘等办法,重点选拔党性强、懂经营、会管理、作风正、热爱党务工作,具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和党务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
二是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把基层党务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全市干部培训的整体计划,根据各领域工作的不同特点和干部需求不断丰富培训内容,通过集中办班、短期实践、学习考察、专题论坛、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务干部开展理论学习、专业培训、实践锻炼和综合教育。建立基层党务干部培训档案,实行培训学分制,将基层党务干部教育培训与年终考核、评先选优相挂钩,对按时参加教育培训的给予适当奖励,对不按时、不积极参加培训的,责成相关人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
三是规范激励约束机制。积极保障和提高各领域党务干部合理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加强党务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通过制定职位说明书、履职手册、岗位责任书等多种形式,明确基层党务干部岗位职责和重点任务目标,按照落实待遇与强化责任相统一的原则,强化落实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考评目标完成情况兑现奖惩,激发党务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同时,加强党务干部后备力量建设,建立后备干部统一推荐、选拔、培养和使用制度,按照不低于在职干部的比例,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开展经常性培育管理,促进成长成熟,注重筛选一批政治上较成熟、能力上较突出的后备干部,承担具体工作,对现实表现优秀的,及时充实到空缺岗位,形成后备干部自然进步流动机制。
二、加强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
实现基层党组织高效运转,必须解决“阵地薄弱”问题。
一要推进场所建设。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督建力度,适时开展拉练检查,进行责任对标,严格兑现奖惩。同时,抓住各地棚户区改造的有利契机,积极协调财政、劳动、民政、建设等职能部门,把社区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新建、改建住宅小区和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规划,采取财政投入、资产置换等方式分批次、有步骤新改扩建社区活动场所,逐步解决社区活动场所标准不高的问题。
二是规范场所管理。制定活动场所工程建设和管理使用办法,各责任单位干部、工程设计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定期深入各施工地点指导、检查施工情况,实行“流水式”验收,建成一个验收一个。根据资金来源明晰产权关系,村级活动场所产权证由县(市、区)委组织部统一管理,使用权归基层所有,规定各级法院在执行债务案件时,不允许冻结、拍卖和查封。指定党性强、威信高的老党员专门负责活动场所日常管理及维护工作,对活动场所资产倒卖、挪用、损坏等问题严格追究责任,有效防止资产流失。
三是拓展场所功能。对有条件的基层组织,同步开展场所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对暂时不具备条件的村,做到“两步走”,先建设,后规范,逐步达到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同时,按照“一室多用”要求,整合教育、信息、人力资源,拓展服务社会发展、服务党员群众功能,统一设置村办公室、综合活动室、服务室、图书室、卫生所,统一配置远程教育设备、文体器材和办公用品,定期开展民评议事、党员教育、文化休闲、民事授理等活动,把活动场所建成服务科学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有效平台。
三、构建党建工作制度体系
在制定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注重落实制度和加强制度执行情况考核,使基层党建工作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
一是整合优化制度。本着精简、适用的原则,对党建工作制度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废除脱离实际、不符合时宜的制度,整合条款互相抵触、内容有所重叠的制度,修改和完善条款残缺、结构松散的制度,增强制度的高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监督执行制度。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督查、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的方式,督促检查、考核评估各项党建工作制度执行情况和实际运行效果,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工作者抓好制度落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严格落实奖惩。把党建工作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建责任制考评的重要内容,与评班子、用干部、推先优相结合,对制度落实效果好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予以表彰,对制度执行不得力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发挥作用、长期坚持。
(作者单位:中共牡丹江市委党校)
三是规范激励约束机制。积极保障和提高各领域党务干部合理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加强党务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通过制定职位说明书、履职手册、岗位责任书等多种形式,明确基层党务干部岗位职责和重点任务目标,按照落实待遇与强化责任相统一的原则,强化落实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考评目标完成情况兑现奖惩,激发党务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同时,加强党务干部后备力量建设,建立后备干部统一推荐、选拔、培养和使用制度,按照不低于在职干部的比例,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开展经常性培育管理,促进成长成熟,注重筛选一批政治上较成熟、能力上较突出的后备干部,承担具体工作,对现实表现优秀的,及时充实到空缺岗位,形成后备干部自然进步流动机制。
二、加强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
实现基层党组织高效运转,必须解决“阵地薄弱”问题。
一要推进场所建设。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督建力度,适时开展拉练检查,进行责任对标,严格兑现奖惩。同时,抓住各地棚户区改造的有利契机,积极协调财政、劳动、民政、建设等职能部门,把社区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新建、改建住宅小区和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规划,采取财政投入、资产置换等方式分批次、有步骤新改扩建社区活动场所,逐步解决社区活动场所标准不高的问题。
二是规范场所管理。制定活动场所工程建设和管理使用办法,各责任单位干部、工程设计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定期深入各施工地点指导、检查施工情况,实行“流水式”验收,建成一个验收一个。根据资金来源明晰产权关系,村级活动场所产权证由县(市、区)委组织部统一管理,使用权归基层所有,规定各级法院在执行债务案件时,不允许冻结、拍卖和查封。指定党性强、威信高的老党员专门负责活动场所日常管理及维护工作,对活动场所资产倒卖、挪用、损坏等问题严格追究责任,有效防止资产流失。
三是拓展场所功能。对有条件的基层组织,同步开展场所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对暂时不具备条件的村,做到“两步走”,先建设,后规范,逐步达到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同时,按照“一室多用”要求,整合教育、信息、人力资源,拓展服务社会发展、服务党员群众功能,统一设置村办公室、综合活动室、服务室、图书室、卫生所,统一配置远程教育设备、文体器材和办公用品,定期开展民评议事、党员教育、文化休闲、民事授理等活动,把活动场所建成服务科学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有效平台。
三、构建党建工作制度体系
在制定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注重落实制度和加强制度执行情况考核,使基层党建工作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
一是整合优化制度。本着精简、适用的原则,对党建工作制度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废除脱离实际、不符合时宜的制度,整合条款互相抵触、内容有所重叠的制度,修改和完善条款残缺、结构松散的制度,增强制度的高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监督执行制度。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督查、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的方式,督促检查、考核评估各项党建工作制度执行情况和实际运行效果,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工作者抓好制度落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严格落实奖惩。把党建工作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建责任制考评的重要内容,与评班子、用干部、推先优相结合,对制度落实效果好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予以表彰,对制度执行不得力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发挥作用、长期坚持。
(作者:王亮 中共牡丹江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