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党报视点

改革是化解当前各种矛盾的钥匙

2012-07-16 15:04:0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学习时报 

    最近一段时间,改革成了热门话题。这反映了当前的一种社会动态,反映出一种民意。从各种呼吁或要求改革的舆论中不难看出,有的是对现状不满意,但更多的是一种忧虑,是一种责任。对此,党和政府只有主动作为、顺势而为,把改革推向前进,这也是化解当前各种矛盾的一把钥匙。

    改革躲不开也绕不过

    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讲过,“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这句话今天仍有警示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步子从来没有停滞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转变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要推进党内民主,用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要转变政府职能,强调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强调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等。但为什么今天改革的要求又这么强烈呢?我想不外乎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一些适应的东西,包括政治体制在内的体制机制,现在已经不那么适应了,有些甚至成为科学发展的障碍。另一方面,过去我们一些改革比较单一,更多是经济层面、社会建设层面的改革,且专项改革比较多,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法治建设方面的改革等。一些改革还只停留在打外围战,其深层次的矛盾没有根本性触及。比如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问题。邓小平同志1980年就提出过,当时他列举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存在的五个弊端,即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并对五种弊端作了深刻的剖析,认为总病根就是权力过分集中。邓小平指出,“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目前这些问题和弊端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还有一些改革只停留在一般号召,没有具体行动,既没有可操作的方案,也没有具体要求,改革也就变成了空话和套话,有些改革虽然有布置、有要求、有督促,但改革的目的、目标不十分明确,还有的把胃口吊得太高,目前难以做到,操作起来无所适从。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七一”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应该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

    改革要直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矛盾和问题

    不同的时段,改革的内容和侧重点都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改革要直面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要顺应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和愿望。衡量任何一项改革成败的客观标准,主要看是否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空谈,是否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拥护。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DP年均增长近10%,综合经济实力跃升为世界第二位,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奇迹,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改变。按照常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会随着生活水平上升而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应随着综合国力增强而上升。但事实并非这样,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凡是政府认可的都持怀疑态度,都要问一个“这是真的吗?”政府维护稳定的压力急剧增大,行政成本日益高涨。

    当前的改革,能否贴近群众,切实解决好和妥善处理好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党能否长期执政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民生问题,包括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和其他的社会不公正现象,对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构成了重大挑战;廉政问题,腐败严重久治不愈,正在极大地侵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权力过分集中问题,公权力不能在阳光下运行,而且缺乏有效监督,正在明显地动摇全社会的政治认同感,特别是影响到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和形象;道德风尚问题,道德滑坡,社会风气不正,各种消极现象、腐朽落后思想的盛行,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民主监督问题,包括决策、监督、制约、参与等重要民主制度和机制不健全,日益明显地制约着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等等。最主要的矛盾还是民生改善问题。民生问题从属于社会公正问题。社会公正有两个基本价值取向:第一个基本价值取向是,让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确保并不断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底线;第二个基本价值取向是,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充分激发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这两个价值取向是一个有机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项,社会就会有失公正。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公正也是硬道理。推进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民生优先和社会公正,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缩小地区和个人收入差距;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规范政府和部门行政程序和行为,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和基本法则,着力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这应作为改革的着力点。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