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北京市首次开通服刑人员减刑、假释案件视频庭审。据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副局长蔡燕森透露,“狱内法庭”视频庭审的做法将在全市押犯监狱全面推开,并进一步加大对“狱内法庭”的投入,制定统一标准。
服刑人员于某的减刑案件,成为“狱内法庭”视频庭审的第一起案件。7月12日上午10点30分,现场连线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视频法庭”里的法官对身在北京市监狱“法庭”的于某的减刑案件开始审理,“两地”画面在显示屏里均有清晰显示,审理程序和一般庭审程序无异,“狱内法庭”检察员、监狱代表、证人(于某的管教员)等参与人悉数出席,还设置了旁听席。从开庭到闭庭,整个审理过程仅用了30分钟,整个庭审过程音频、视频同步传输,流畅清晰。
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刑罚执行处负责人介绍,较之之前的书面审理方式,视频审理可以解除人民群众对一些社会关注案犯适用减刑、假释审理工作“暗箱操作”的疑虑,同时,也可以更加广泛地接受社会监督、促进执法的透明度,有效预防司法腐败。节约了司法成本,提高了审判效率。记者 王斌 通讯员 王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