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各地经验

四川绵阳探索交管新模式运用无限民力治理社区交通

2012-07-12 11:23:5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图为社区巡逻队员将违法停车提示卡张贴在违法停放的车辆前挡风玻璃处。

    “喂,杨警官吗?我是御营社区御园路百货店的老王,我们门口有两辆车擦挂,两个驾驶员都互不相让,这条街开始有点堵了!”7月10日早上,绵阳市公安局交警直属一大队四中队御营社区民警杨尚云接到了社区交通信息员的电话,他迅速通知附近的巡逻交警赶到现场。不到5分钟,事故现场撤了,御园路恢复了畅通。

    而这样一桩事,要是放在两年前,由于民警没有信息员的及时信息,等接到报警电话再去,社区道路拥堵往往已经非常严重了。

    瓶颈:老社区面临交通管理难题

    御营二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绵阳市区内的老社区,常住人口65300人,89家餐饮娱乐、23个单位,由于建设时街道狭窄,规划不合理,停车位严重不足,成为城南片区的交通堵点,社区内的居民出行更是难上加难。

    由于无法全方位实时监控,交警只能在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进行处理,要疏导很长时间才能畅通道路。对于交警的这种“迟到”行为,居民意见颇大。

    还有更让居民和交警头疼的事。居民李建军向记者回忆:一次他下班开车回家,找了半天都没找到车位,不得已,他就把车停在楼下人行道上,结果第二天就看到贴在车窗上的罚单。李建军说:“当时我心想,交警哪能这样啊,有车位的话我怎么可能乱停?”于是,他多次找到交警理论,结果还是被依法处理。

    李建军的遭遇也是社区众多私家车主面对的尴尬,就因为一个停车位,警民关系一度陷于紧张。

    破题:建立“三队”社区交通居民管

    面对这样的局面,绵阳交警直属一大队从大队长到民警再也坐不住了。瓶颈必须要破,这是当务之急,更是民心所向。于是,通过无数次调查走访,一个“交通自治”的社区交通管理模式逐步形成。用大队长侍玉强的话来说,这是交通管理探索出的一个创新社会化管理的新模式,不仅有效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还可运用无限民力治理好社区交通管理难问题。

    “交通自治”,说简单一点,就是社区居民在交警部门的指导下,在社区居委会的大力支持下,设立社区交通管理办公室,由一名交警担任社区交警处理城区交通管理各项事宜,组织社区居民组建交通宣传队、巡逻队、信息队三支队伍,自己管理社区的交通。宣传队是由一些社区的文娱活跃分子组成,以快板书、小品等多种方式,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巡逻队由社区20名志愿者组成,通过社区交警对他们相关的交通法规培训,对社区乱停乱放车辆进行监督,发现了就贴上“温馨提示”告知单,并在社区公告栏上予以曝光,累计3次就要组织违法驾驶员学习交通法规;信息员队由交警部门和居委会在社区内聘请的15名“交通安全信息联络员”组成,他们都是处在社区道路各个“要点”位置的商家和居民,犹如15个“流动岗哨”,在社区易发生交通拥堵、秩序较为混乱的路段,对社区路况进行实时跟踪,对交通违法人员进行规劝。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