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户确实没有结婚证,我们已再三确认过了,孩子1岁多,婆媳关系……,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二道桥社区书记艾迪叶·斯拉木向记者说起辖区一位居民的情况是滔滔不绝。
如今,二道桥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进行夜巡,流动频繁的居民家是他们巡查的重点。
家里来人先登记、居住15天以上要办居住证、出租房谁搬走了谁又搬进来了都要备案……
无人管理的院落更是管理的重点,全封闭式管理、24小时有人值班、出入车辆详细登记……
二道桥社区工作人员都会依据“单位化模式”有条不紊进行管理和服务。
近3年来,乌鲁木齐市社区经费增加、人员力量增加,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同时,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正全力推行这种“单位化”管理的新模式,这种模式的精髓就把社区作为“单位”来建设;把居民,尤其是流动人口,作为“单位人”来管理服务;把居民所需,特别是难点问题,作为“家事”来办理——力求真正实现社区维护稳定和服务居民这两大职能。
从公岗人员到社区副主任
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新疆国际大巴扎坐落于二道桥社区。
这里道路四通八达,多个宗教活动场所以及民族风情浓郁的特色商铺林立,也是游客必经之地。
这里人流如织、小摊小贩云集、各类人员混杂、人员流动性大,一点小小的争持都会引来许多人聚集围观,管理难度大。
3年前,二道桥社区在编人员不足7人,一边是管理难度大,一边却是人员缺乏,留不住能干的人是历届社区书记最头疼的事情。
二道桥社区书记艾迪叶·斯拉木说,为了加强基层建设,乌鲁木齐市成立了高配的管委会,其中就有二道桥管委会。
2010年,为增强基层力量,乌鲁木齐市开始给社区非在编人员解决编制问题,二道桥社区现任副主任简素萍,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此前,简素萍还是新华南路社区的一名公岗人员,最初每月的工资只有300元,后来涨到了近1000元。
今年为了进一增强基层力量,乌鲁木齐市新建了许多社区,而二道桥社区的原管辖范围内也组建了一个新社区——大巴扎商业社区,有一部分工作人员调到了新社区,因为踏实肯干,工作突出,简素萍被任命为二道桥社区的副主任,这让更让她干劲实足。
“我们社区经费从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现在又提到26万元,在编人员已经达到了17人,相当于3年前的3倍,加上公岗人员等非在编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已达58人。”艾迪叶·斯拉木说。
人员配备到位了,民警也驻进社区了,门前的垃圾有了人扫了、出租房也有人管了、孩子没有人照顾可以送到社区的托幼所了、水龙头坏了,一个电话,社区便民服务队就上门修理了……
社区的变化,让二道桥社区居民撒玉芳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