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灾难预警不能只写在纸上
侥幸生还的农民工张海至今对卷入泥石流那一瞬记忆犹新:像被扔进了洗衣机滚筒,上下翻腾,石头撞在身上,口鼻呛满了泥沙。他说:“我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住在那里半年了,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预警系统。”
几位幸存者都反映,公司、包工头从来没有对这些工人进行过防灾教育,没有组织过避灾演练。
耐人寻味的是,这次灾害中,住在矮子沟上游导流洞工棚内的38名白鹤滩工程人员也安全撤离,帮助他们撤离的是当地村民,而不是他们的上级领导。撤离时,他们睡意未消,只穿个裤头。村民拿出自己的衣服,披在了他们瑟瑟发抖的身上。
另一个细节从侧面说明了这些工人防灾意识的缺乏。
就在晏子酒家被淹之时,仅六七十米外山坡上的一户农家里正睡着约20个施工队员及家属。警觉的房东夫妇用脚踹开门,把他们从床上拉起来之后,他们竟不知逃生,还好奇地爬到房顶上去看。
管理混乱,是白鹤滩工程方灾害预警失效的深层原因之一。这里驻扎着众多施工队,很多租住在三峡公司营地外面。对于他们住点的安全情况,业主方和承包方并不掌握。这次灾难发生后第三天,三峡公司又从有灾害隐患的几个住点清理出来193人。
近年来,在极端天气频现、地质灾害多发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和企业制定了种种预案。如何让预案产生实效而不只是写在纸上?
什么时候企业才能不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把员工的安危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