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丽娟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有很多喜怒哀乐。作为一名法官,我常常感慨职业带来的幸福和满足。
前几天,何老太怒气冲冲地走入我工作的湖南省汝城县人民法院立案庭,起诉儿媳妇返还一张2万元的欠条,并不断强调自己一定得赢官司,马上拿到钱,否则天理不容。
我请老太太先冷静,并与老太太的儿媳妇电话联系。电话里,老太太的儿媳妇时而啼哭,时而怒骂。
原来,2009年老太太的儿子因为交通事故身亡,老太太及儿媳妇一起与肇事者达成赔偿协议,肇事者支付了大部分赔偿款,欠2万元确实无法马上筹集。经老太太和儿媳妇同意,肇事者写下欠老太太2万元的欠条,欠条放在儿媳妇处保管。由于老太太与儿媳妇在分配赔偿款时起争执,互相指责对方霸占赔偿款,导致婆媳关系恶化。
2009年起,婆媳分别多次向肇事者讨要这2万元,肇事者认为两人太难缠,担心把钱给了一方另一方会找他麻烦,坚持要收回借条且在老太太到场的情况下付2万元。为此,老太太到法院起诉,要求儿媳妇返还欠条。
我意识到,老太太老年丧子,儿媳妇中年丧夫,两人极度悲伤,积怨已深,情绪激动,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其他不良后果,就联系了老太太在县城工作的侄子小何,请他一起到法院给老太太做思想工作。
我和小何一起劝说老太太,要站在孙辈的立场想问题,毕竟儿媳妇是孙子的母亲。老太太的丈夫是退休教师,生活虽不富裕但有保障,而儿媳妇无业,靠低保维持生活。请老太太看在孙子的分上不要和儿媳妇计较,毕竟奶奶和妈妈斗,老婆和儿媳妇争,最难过的是老太太的丈夫和孙子。
当时,我看着倔强的老太太,感慨地说:“看到最亲的两人为2万元闹心,也许天国的亡人也难安息啊!”原来态度强硬的老太太流下泪来,她动情地说:“是啊,为了2万元和儿媳妇针锋相对,将来如何见九泉之下的儿子?”
经过一上午的劝说,老太太终于释怀,答应改变诉讼目的,不再以自己一人拿回欠条和2万元为目标,而是把诉讼和法院的调解作为与儿媳妇和好的途径。小何也表示将为老太太家庭和睦继续努力。
作为立案庭的法官,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对这一纠纷进行调解,但我的努力为它的和谐解决奠定了基础。
后来这一案子经两次开庭,婆婆当庭多次请儿媳妇原谅自己之前的简单粗暴,原来对婆婆充满敌意的儿媳妇先是惊讶,继而怀疑,最后是感动,曾经水火不容的婆媳冰释前嫌。
这时候,我很自豪。我满足于自己利用法官的职业便利,利用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遵循法官的职业道德,将法官、法律之中蕴含的人情味体现无余。
法制的温暖并不来源于赢得了诉讼,回收了金钱,而是让人感动于这种平凡的亲情体现!我年轻时立志成为伟大的人,为人类做出卓越的贡献,如今人到中年,仍没有丰功伟绩,无法成为伟人已成定局,但幸福感和满足感却在一天天沉淀、厚重,我满足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法官是我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平台,法律是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载体,法院则是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沿阵地!工作20年了,化解了多少矛盾,解开了多少心结,温暖了多少痛苦的心灵,我没有为自己做完全统计,只是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有一种习惯:作为法官,不管分内分外,无论庭内庭外,如有需要,都责无旁贷,都义无反顾。
我是法官,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是幸福的。
(作者单位:湖南省汝城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