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当成一种爱好、一种追求,形成习惯,以此充实自己的精神家园,建好自己的灵魂栖息地,是领导干部拒绝腐败、修炼情操、养成浩然正气的有效途径。毛泽东同志是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的典范,他的学习精神,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作用。
学习毛泽东渴求学习的精神
毛泽东一生读书未断,甚至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也从未间断过他的读书生活。
在井冈山,毛泽东最珍贵的家产是一担皮箩,里面装的是文房四宝、各种文件书籍。在长征路上,毛泽东身体较弱,有时躺在担架上看书。到了毛儿盖,没有东西吃,肚子饿,但他读马列书仍不间断。延安时期是毛泽东一生集中读书比较多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读书的条件越来越好了。到上世纪60年代初,他的藏书已有几万册。
晚年的毛泽东,视力减退,不能看书了,就请人帮他念读,或用放大镜看着读。毛泽东在临终时还手不释卷。
学习毛泽东善于学习的品格
毛泽东深信开卷有益,广泛阅读,从书中吸取知识,从书中总结规律。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毛泽东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其一,读书有所选择。书籍浩如烟海,有所读、有所不读。毛泽东最注重读的书就是马列著作、中国传统古书和历史典籍。
其二,勤作批注,多做笔记。目前出版的毛泽东批注集主要有三种。一是早年读《伦理学原理》的批注,约2万字。二是在延安时期读苏联哲学教科书等10本哲学书籍的批注,约2万7千字。三是新中国成立后他读文学、历史古籍的批注。
其三,既学习书本,又超越书本。毛泽东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的许多思想理论既源于他读过的书本,又高于他读过的书本。他不仅广泛汲纳书本知识,而且能融会贯通实践经验,因而能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其四,考察社会,读无字书。毛泽东既提倡读有字之书,也提倡读无字之书,即向社会学习,作实际考察。他有一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保留下的有1930年5月作的《寻乌调查》、1930年10月作的《兴国调查》、1930年11月作的《东塘等处调查》、1930年11月《水口村调查》、1933年11月《长冈乡调查》、1933年11月《才溪乡调查》等等,这些调查报告之仔细、调查内容之丰富,让人惊叹。
学习毛泽东学以致用的品质
坚持学以致用。毛泽东在谈学习《反杜林论》的体会时说:“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不解决问题,读书干什么。”他还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正是通过不断学习,坚持学以致用,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井冈山原来有个绿林好汉叫朱孔阳,他说,“在井冈山站住脚并不难,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就行了。”毛泽东总结说:“朱孔阳的经验很好,但光会打圈是消极的,我们要改一下,既要会打圈,又要会打仗。”他和朱德一起总结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以及“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等一系列游击战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