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把握大局是服务大局的前提条件

2012-07-02 09:29:1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长安出版社 

    服务大局的首要前提,是要正确认识大局,牢牢把握大局。深刻认识大局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局。

    (一)把握大局的根本性,紧紧抓住大局不动摇

    大局集中代表和体现整体与全局,是整体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其地位具有根本性,代表着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决定和主导着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根本要求。大局的根本性要求各级各部门和全国各族人民必须坚持以大局为重,自觉服从大局,坚持维护大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干扰、冲击、损害或牺牲大局。要始终保持维护大局的政治敏感性,主动批驳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法治工作尤其要旗帜鲜明地对一切干扰、冲击、危害大局的言论、行为开展斗争。

    (二)把握大局的统领性,自觉在大局指引下行动

    大局是由若干局部构成的,但它高于局部,统率和包容局部,决定和引领事务发展的进程与方向,具有统领性。从大局出发,在大局指引下行动,服从服务于大局,是大局统领性的基本要求。法治工作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树立大局意识,养成全局思维,以大局为统率开展各方面工作,出现利益冲突时主动服从大局。坚决反对置全局利益和法制统一于不顾,把地方、行业、部门的局部工作和利益置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和整体利益之上,搞立法、执法的特殊化,搞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借口服务地方发展设置执法“禁区”,破坏社会主义法治统一,妨碍和影响党和国家大局。

    (三)把握大局的历史性,有效服务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大局

    大局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大局,随着社会历史条件而不断变化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工作重心会发生变化,大局的内涵、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的大局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现阶段的大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的历史性要求我们不能割裂历史来看大局,使认识陷入僵化。法治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或中心工作,找准法治建设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结合点以及服务大局的工作着力点,努力为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局服务。

    (四) 把握大局的层次性,正确处理国家大局与地方大局的关系

    大局作为总的格局,是由若干层次构成的,具有层次性。国家大局处于最高层次,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强大的整合力。在国家总的大局之下,各级各地也有其自身的“大局”。国家大局统领、决定着地方的“大局”;各级各地的“大局”是整个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围绕、推动国家大局。大局的层次性要求善于总揽全局,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准确把握各个层次“大局”之间的内在联系,保持不同层次“大局”方向的同一性。当不同层次“大局”之间出现冲突和矛盾时,各级各地“大局”要服从国家“大局”,低层次的“大局”要服从高层次的“大局”,确保各个层次的“大局”始终指向党和国家大局,符合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要善于将国家大局落实和体现到各级各地“大局”上,通过服务各级各地“大局”来服务推动国家大局。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