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围绕大局是服务大局的根本保证

2012-07-02 09:28:3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长安出版社 

    只有紧紧围绕大局,才能确保有效服务大局。围绕大局,要求社会主义法治坚持服务大局的目标和方向,紧紧围绕大局来展开,以服务大局的成效来检验,全面保障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一) 决策部署以服务大局为目标方向

    社会主义法治决策部署以服务大局为目标方向,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努力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繁荣法学研究,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历史实践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之所以取得长足进步,最根本的就在于始终坚持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个大局,保持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脱离中国国情和大局,片面理解和贸然采取某些西方国家具体法制模式就会带来“社会失序”,片面理解和简单照搬前苏联法制模式就会带来“社会僵化”。

    (二) 具体工作以服务大局为基本准则

    各项法治工作以服务大局为基本准则,就是要抓紧制定完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切实发挥执法和司法工作防范打击违法犯罪、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重要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确保法律正确实施;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氛围;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繁荣法学研究,发展法学教育,推进依法治国。

    (三) 工作成效以服务大局为检验标准

    保障、服务大局,是检验、评价法治工作成效的首要的、根本的标准。法治工作的成效如何,不仅要看立法、司法、执法、法律监督、法制宣传教育、法学研究等自身发展进步的一面,更要看对党和国家大局服务成效的一面。要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统筹推进法治工作,并把各项具体检验、考核标准与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结合起来,做到让党和政府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四)全面保障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保障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就是要坚决维护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完善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法律法规,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依法打击各类经济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平等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依法加强宏观调控,保护和促进改革开放,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建立健全预防经济犯罪体系,保障改革发展成果。

    社会主义法治保障服务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就是要完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法律保障,依法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依法打击各种分裂破坏活动,维护国家安全特别是政治安全;依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反对照搬“三权分立”、片面强调“司法独立”等错误观点;大力保障和促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服务型的法治政府。

    社会主义法治保障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同先进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维护“双百”方针,保障和促进文化创新,推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依法规范、引导和保障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传播体系建设、文化市场培育;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违法犯罪,为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健康顺利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倡导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保障服务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就是要建立健全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推动完善社会管理,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社会主义法治保障服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健全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依法查处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依法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强化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观念和责任,推动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保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