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治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主要的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把一般的原则僵化为抽象的公式而套用到具体的实际事物中去。这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马克思主义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各种思想交织、交融、交锋,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碰撞,社会意识形态出现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在法治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盲目崇拜、片面宣扬西方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价值观念。二是“左”的思想和封建主义特权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三是敌对势力通过在法治思想领域制造混乱,企图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遏制中国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中国的法治建设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中国法治建设的正确道路,才能避免走弯路、出乱子。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四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在这四个方面的伟大觉醒和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最可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否则,法治建设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而迷失方向。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依靠和运用这一根本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人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中国的法治建设,也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追随时代前进步伐,满足人民实际需要,才能顺利推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的每一个重大成果,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总结中国法治实践的经验教训,借鉴世界法治文明优秀成果,提出并大力倡导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