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 坚持奉公守法
守法,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是守法的具体体现。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为或不为一定行为,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从而获得某种合法的利益或自由。每个公民,都要珍惜和尊重自己的法律权利,积极实现和自觉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应漠视和随意处置自己的权利,而别是放弃基本的权利。同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特别是放弃基本的权利。同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通过尊重他人权利而最后得到他人对自己权利的尊重。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作为义务要求人们必须依法做出一定行为,如依法纳税、服兵役等。不作为义务要求人们依法不做出一定行为,如不得盗用他人注册商标、侵犯他人著作权等。不履行法律义务,实施违法行为,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当前,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做奉公守法的模范。
(二) 严格依法办事
严格依法办事是守法的重要内容。建设法治社会要求严格遵守、正确运用法律,依照法律参与社会生活,处理各项事务,维护自身权益。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任何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都承担着依法行使权利的义务。不能只讲义务、不讲权利,也不能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的人在权利受到侵害时,不是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是采取以暴制暴等非法途径和方式,不但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还触犯了法律。当前,必须强调权利义务的统一,强化法律意识,将严格依法办事既作为一种权利行使又作为一种义务承担,特别是强调国家公务人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依法办事。
(三)维护法律权威
社会主义宪法和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和尊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努力树立宪法和法律信仰,通过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知识,深入理解宪法和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法律的精神,建立对宪法和法律的崇尚和信仰,自觉认同与信奉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圭臬和不可逾越的界限,时时、事事、处处严格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要积极宣传宪法和法律,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宪法和法律权威的良好风尚。要勇于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维护社会正义,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