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同一经济基础之上的道德和法律具有天然的联系和共同的价值取向。道德是法律的价值内涵,法律是道德的制度底线。作为奉公守法的社会公民,既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严格依法办事,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一) 遵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只有倡导和遵守社会公德,才能形成相互理解、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互相接纳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在人与自然相处中做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文明;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在现实中,少数人为一时之便而破坏公共秩序,为一己之私而损害公共利益,为琐屑小事而恶语伤人甚至拳脚相向,这些都是违反法律和公共道德的。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利益,坚决反对各种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等不道德行为。要尊重和维护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依法依理协商解决纠纷,反对恃强凌弱、以大欺小。要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不损害公众利益和他人的权益。要增强社会主人翁责任感,珍惜国家、集体财产,爱护公物,特别要保护社会公用设施,坚决同损害公产、破坏公物的行为作斗争。要树立生态伦理观,自觉遵守环境保护的行为准则,热爱大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二) 恪守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社会基本道德在特定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要求,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职业道德,但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如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要忠诚奉献,恪尽职守,公道正派,公正廉洁,严守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对官僚主义、弄虚作假、以权谋私、以势欺人;从事市场竞争、参与经济交往的职业,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服务社会,反对唯利是图,利欲熏心,垄断经营,恶意竞争,欺诈背信,投机取巧,掺杂使假,坑害公众的行为。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执业行为,树立行业新风。
(三) 发扬家庭美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单元要素。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我们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子女要尊敬、关心、体贴父母及长辈,自觉履行孝敬和赡养老人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父母要精心抚育子女,既要在物质生活上扶助,也要重视对子女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要保护老人、儿童的合法权益,坚决反对虐待、遗弃老人和儿童的行为。要坚持男女平等,尊重和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反对歧视和迫害妇女的行为。要坚持勤俭持家,反对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要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互谅互让的原则依法妥善处理邻里关系,不能以财欺人,以势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