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深化法制宣传

2012-07-02 08:55:3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长安出版社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基本途径,也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早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就指出:“要在全体人民中间反复进行法制的宣传教育,特别要教育和监督广大党员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此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都把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不断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公民法律素质,是指公民所具有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以及运用法律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的综合因素条件,是公民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现代法治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民法律素质和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必须同步进行、同时提高。现阶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是一项特别重要、十分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积极的法律情感、法律信仰以及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和运用法律的必要能力。要在全社会树立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以公民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平等意识为核心内容,以对法律的信仰为最高境界的社会主义的法治观念。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树立社会主义自由平等观念,坚持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要树立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念,坚持全社会成员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为每一个人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要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要树立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坚持权利义务的一致性,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又是义务的履行者。

    (二) 深入开展全民普法

    从1985年起,党中央、国务院先后转发了中宣部和司法部联合制定的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做出了五个决议。普法规划的实施推动了普法活动在全社会蓬勃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走向深入,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要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根据依法治国的实践需要,不断完善普法规划,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要以宪法为核心,大力加强与公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广泛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活动,推进全社会学法用法风尚的形成。在继续对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等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继续加强公务员法制培训工作,使广大公务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保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要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促进企业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管理、依法解决纠纷。要把农民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对农村“两委”干部和基层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和为农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强化用工单位的法制教育责任,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

    (三) 全面推进依法治理

    认真总结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的成功经验,全面开展地方和行业依法治理,建立和规范基层经济发展、利益协调、矛盾处理、社会建设管理机制。围绕平安建设、和谐区域建设,针对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项依法治理活动。要大力开展法治市、县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化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完善依法行政体制机制,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严格依法行政程序,强化行政行为监督,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和推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开展执法质量考核评议,提高执法和管理水平。

    (四)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以阵地建设为基础,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强化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积极整合地方法制网站资源,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努力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加强法制文艺阵地建设,经常组织法制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有针对性、感染力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广大群众对法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农村和社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增加公共场所法制宣传教育设施,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法制宣传阵地网络,为群众提供方便的学法场所和快捷的公益性法律信息服务。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