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以“深入一线解难题,沉到基层抓落实”为主题,建立六个“三联”工作法,实施双“百千万”工程,组织干部深入村居、深入支部、深入企业、深入实事、深入项目、深入群众,在第一时间回应和解决基层关切的生产生活问题。
三级联动,蹲点百个村居。坚持市镇村联动,建立“干部挂村、机关联村、选派驻村”工作机制,着力推进“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39名市领导每人挂钩3个村居,19个镇街按“1名党政领导包一片、2名中层干部挂一点、3名在职党员下一村”原则,安排挂村干部1622人,市直单位229个党组织分别结对1-3个村居,选派1名优秀干部兼任结对村居党组织副书记,分批安排1000名年轻干部驻村蹲点,实现389个村居至少1名机关干部挂钩、1个机关单位联系。蹲点干部以“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为载体,帮助农村引资引智,推动101个企业与49个村居达成意向合作资金1.3亿元,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785个。
三层联推,办好百件实事。以推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为导向,在中心城区和乡镇农村、发达镇街和较小镇街、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员等三个断层,建立“城乡统筹、内外统一、软硬统建”工作机制,每年兴办300件以上为民实事,着力构建就业、教育、医卫、安保、环卫、社保等6大民生保障体系,市财政65%以上投入民生领域。市卫生局在全省率先推行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凡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未享受公费医疗的社区居民均被纳入“新农合”范围,城乡参合率已达99.1%。市公安局在全省首创外来人员“居住证”制度,持证人员享受住房保障、子女就学、医疗卫生等22项“市民待遇”。
三阶联晋,提升千个支部。按照基层支部“五定”、党员领导“五有”、工作成效“五好”的总体思路,对“先进、一般、后进”三个位阶分别施策,推动党支部晋位升级。基层支部“五定”,就是基层党委逐一对党支部定类型、定目标、定项目、定责任、定奖惩,排定后进党组织178个、一般党组织1304个、先进党组织394个,建立工作台账1876份,确定晋位升级项目20712个。党员领导“五有”,就是全市1156名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包干到支部,人人都有联系点、有责任制、有路线图、有时间表、有考核指标。工作成效“五好”,就是统筹晋位升级项目和干部考核指标,让每个支部都有一个好书记、一个好思路、一个好阵地、一个好机制、一个好保障。
三可联抓,落实千个项目。开展项目落实年活动,按照项目全程“可跟踪、可量化、可评价”要求,建立“四级七定”责任落实机制,组织250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项目一线帮助落地一批、建成一批、投产一批。按照市领导、各镇街道或市直单位、业主单位、项目责任人员界定四级责任,逐一对总投资2810亿元的989个项目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间、定进度,建立人力资源、清障排阻等10个要素保障机制,推动责任人员每月一次以上深入一线,督促指导项目施工建设,限期在5个工作日内协调排解下级提交的项目实施障碍,真正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
三员联访,扶助万家企业。树立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目标导向,建立“市镇领导全员挂钩、涉企部门全员联系、镇街干部全员走访”工作机制,以规上企业和小微企业为重点,推动干部深入企业送政策、送资金、送技术、送管理、送人才、送服务。以“干部进企业、政策促发展”活动为总抓手,1060名市镇两级领导和19个市直涉企部门分别挂钩联系2-3家企业,建立涉企部门和各镇街道干部“一人访十企”工作机制,安排近2000名干部深入全市1.6万家企业解读9份经济发展鼓励政策,兑现3000多万元经济发展扶持资金,市发改、经贸等经济部门还深入总结“安踏经验”,全面推广恒安公司“精益管理”做法,市委组织部启动全省“人才强市”试点,出台全国县级市首份优秀人才认定标准,首批认定优秀人才600多名。
三维联帮,走访万户群众。以低保户和信访户为走访重点,建立“输血、造血、活血”三维立体帮扶体系,推动干部直接帮扶群众解释疑惑、解决困难、解除纠纷。构建党内扶助、财政补助、慈善救助等三条帮扶渠道,打造10个重点帮扶项目,市镇两级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帮扶3家、市直单位党组织在每个结对村居帮扶5-10家,帮扶9000多个低保户解决住房、就学、看病、就业“四难”。构建领导下访、包案化解和大调解网络等三项帮扶机制,市领导和各镇街道、市直单位正职领导人人要参与、人人有责任,仅仅一季度,全市摸排的130个信访积案,已化解70%以上,市法院还开展“法官进社区”活动,打造全国首辆“流动法庭车”,把开庭、调解、普法、咨询搬到群众家门口!(晋江创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