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晋江

晋江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后危机时代的又一轮领跑

2012-06-29 11:08:2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泉州晚报 

    总部回归 企业爱“回娘家”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道出了曹孟德的求贤若渴。晋江又何尝不期盼着在外的企业游子,能早日归来,再创家乡发展伟业?

    于是,晋江南畔,欲打造成泉州“陆家嘴”的滨江商务区正在崛起。14部总部经济大楼,连同泉州环球广场、泉州世界贸易中心,将一同创造晋江企业回归的最佳沃土,培育晋江现代商务的参天大树。目前已有乔丹、优兰发、德尔惠、喜得龙等9家企业总部抢先入驻。除了为大型名企打造总部商务区外,晋江市政府还将在晋江市行政审批中心旁辟出两块地,让晋江的中型企业建立企业总部。晋江市政府的重视和诚意,已然展现。

    去年至今,在晋江的多家企业都能看到晋江财税小组的身影。这支由晋江市领导亲自带队的小组,多次走访恒安、安踏、361°、七匹狼、特步等企业,与企业主面对面讲解,一对一算优惠账。

    类似的“保姆式”服务,还出现在贵人鸟筹备上市之时。因需要多部门办理手续,且人生地不熟,从泉州再向上争取时举步维艰。令贵人鸟感动的是,晋江发改部门专门派出人员带着企业经办人员四处奔走逐项办理手续,将办理时间缩短了一半。与公司在异地进展缓慢的项目相比,家乡的办事环境令贵人鸟董事会秘书周世勇感慨。

    对将总部设在家乡,恒安集团首席执行官许连捷有着更具概括性的描述:“衡量综合投资环境,关键还是在家乡好办事、效率高,而且政策的稳定性好。”的确,有“政策洼地”之称的晋江,在总部经济回归的扶持上亦是不遗余力。

    入驻总部经济区的企业,将享受纳税贡献奖励和办公用房补助。建立健全重点企业税务挂钩走访机制,晋江打出“真情服务”牌。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晋江市梳理整合的20份扶持政策,从改制上市、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商贸服务业、股权投资、文化创意等方面给予扶持,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

    而“加快城市建设,塑造留财留人环境”的举措,塑造了磁灶镇大埔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实施“123”工程的大埔村,通过基层党建“一个龙头”、新农村建设“两轮驱动”、社会管理创新“三张网络”,创造村容整洁、配套设施齐全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民有所乐”。

    皇天不负有心人。今年前四月,福建恒安集团厦门商贸有限公司晋江分公司销售快速增长,恒安集团的缴纳税收同比增加超过50.25%!贴心的政策服务,使利郎、特步等重点企业已确定在晋江建设销售中心。磁灶6个异地商会抱团回乡投资30亿元,兴建海西建材城;一些龙头企业把营销中心放在家乡,一季度纳税增长都超过50%。这个夏天,晋江地域内已然掀起总部回归的热潮。

    三产跃升 深拓“蓝海”空间

    一个多月前,33个项目总投资超170亿元,选择在晋江“安家落户”。这33个项目中,第三产业的项目就超过四成。如果说一个三产项目选择晋江只是偶然,那么近十个三产项目不约而同地涌向晋江,足见晋江在“三产跃升年”里,开始放弃粗放管理和经营之路,编织产业新梦的决心。

    率先垂范的晋江陆地港,为众多在三产圈外摩拳擦掌的企业家提供了范例。作为全省首个正式运营的陆地港,一系列新颖的运作方式是晋江陆地港的看家本领。“电子关锁”高效快速,直通关模式为企业省去二次开箱验货的繁琐环节;保税功能节省成本,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联检单位进驻港区,政企互动更为畅通。

    我们还看到,直通关模式受到法国达菲、东方海外等28家船公司的青睐,已与晋江陆地港达成合作,为企业提供充足集装箱。海西经济区东出西进的综合通道正在搭建,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的棉花在港区内得以保税储存,降低成本。食品实验室、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等检测中心正在建设,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

    在晋江这片热土上,国内唯一一家以时间为主题的艾派时间博物馆,荟萃中国古老的日晷仪、18世纪德国的油钟、古埃及的滴漏计时器等古今中外计时器,上演生动“时间简史”,成为工业旅游的缩影之一。定位产业转型新引擎的晋江创意创业创新园,一期安征迁工作已全面展开。

    为帮助中小企业融好资,晋江与天津股权交易所(简称“天交所”)签订合作协议并引进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找到破解融资难题的出路。天交所“快速、多次、成本低”的融资方式与晋江中小企业的资金运转十分契合,其私募融资、股权增资和股权质押融资等模式,将推动晋江资本运作再上新台阶。而“推动工业创意设计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培育投融资产业”等字眼,也成了晋江市出台扶持政策的热词。

    晋江政企的一次次破题之举,不断突破所谓产业发展的“天花板”。随着“项目落实年”和“三产跃升年”的进一步开展,“政策洼地”的磁吸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晋江还将续写未知产业市场空间这片“蓝海”。

    (记者 王蕾 通讯员 林青)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