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西安

西安:寻求社会管理创新新突破 共享城市发展新成果

2012-06-27 10:45:3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西安市未央区辛家庙街道新广路社区网格员赵彩勤(右二)帮助社区老人办理养老补贴。辛朋 摄

    编者按: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大规模流动,“城乡结合部”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普遍存在的景观。就全世界而言,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都同样面临着城乡结合部所带来的问题。如何有效治理,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同时也考验着制度的包容度和张力。

    从本期开始,《民主政治周刊》将选取西安、武汉、沈阳等地对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进行报道。希望这些地方的有益经验,能为我们解决新问题、处理复杂局面带来启迪。

    陕西省西安市是特大型城市。目前,西安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4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850万,流动人口超过300万。“城市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管理任务的加剧,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面对城市的快速扩张,西安市市长董军认为,在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不但需要加强,而且要把着力点放在创新上。

    自2010年始,西安市在加强和改进城乡结合部社会服务管理方面,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富有特色的创新社会管理之路。

    1.对症下药 摸清症结

    城中村成为一些重点人员和犯罪分子的藏身之所,“黄、毒、赌”和“两抢一盗”案件高发,群众安全感受到威胁

    西安市的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是失地农民的居住区和流动人口的集聚区,也是社会服务管理的重点区和薄弱区。为改进和加强这一区域的社会服务管理,西安市委、市政府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分类梳理,区别对待,让社会管理创新落在实处。

    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对症下药,症结在哪里,这是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为此,西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兵分数路,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西安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刘铁泉说,通过调查,归纳的问题主要有6大类。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和解决,都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西安市新城、碑林、莲湖、雁塔、灞桥、未央6个城区中,共有286个城中村,其中214个城中村地处西安市区二环路以外的城乡结合部。这些城中村人均耕地在0.3亩以下,正处于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转变的过渡期,利益分配冲突、社会转型困惑、服务管理难题表现突出。这些城中村,又因为生活成本较低,成为流动人口的聚居区。

    来自西安市综治办的调查表明,该市城中村共有出租房4.5万户,占该市出租房户的70%;有小旅馆近2600家。从城中村实有人口构成看,流动人口往往是户籍人口的10倍以上。灞桥区长乐坡村最为典型,该村村民人口2500多人,居住的流动人口竟达8万多人,超过村民人口的31倍之多。在这些城中村中,共有“四小场所”近3300个,除了小发廊、小网吧、小游戏厅外,小旅馆数量最多,达到2594家。这里成为一些重点人员和犯罪分子的藏身之所,“黄、毒、赌”和“两抢一盗”案件高发,群众安全感受到威胁。

    西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杜航伟认为,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社会治安问题较为严重,社会服务管理比较薄弱。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带来巨大压力。脏、乱、差现象非常突出,小商小贩占道经营、道路交通拥挤。一些地方存在安全隐患,消防装备破损,电线、网线乱拉随处可见。有的地方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群众购物、看病、孩子上学等极为不便。杜航伟说,面对这一大堆问题,社会管理必须寻求创新,力求突破,让群众生活得更有幸福感。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