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林芝地区

林芝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带头”之风暖“江南”

2012-06-26 10:03:1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西藏日报 

    今年4月19日,对林芝地区朗县拉多乡吉村的村民来说是一个大喜的日子,因为从这一天开始他们终于可以在家门口洗上舒服的热水澡了。原来,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朗县拉多乡吉村工作队(区新闻出版局派驻)为吉村修建的公共澡堂和公共厕所正式启用了。67岁的村民次久罗布看着新修建的公共澡堂高兴极了:“以前只听说城里有澡堂,现在我们吉村人也能和城里人一样经常洗澡了!” 28岁的村民云丹说:“以前村里人想去洗澡只有去县城,一个月能洗一次就算不错了。现在家门口也有了澡堂,24小时提供热水,我们随时都可以洗澡了。”

    吉村距离朗县县城21.5公里,洗澡难是困扰村民的大问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就开始忙活起来了:他们有的跟村里商量澡堂的选址、有的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有的采购所需材料……一番忙碌之后,公共澡堂终于建成了。驻村工作队队长、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审读鉴定处副处长洛桑多吉说,公共澡堂是驻村工作队筹集8万元资金修建的,可同时容纳8人洗澡,还安装了浴室取暖设备。这对促进全村“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2011年10月全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开展以来,林芝地区各级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五项任务”,大力开展“十带头”活动,即在宣传政策法律、建强基层组织、坚决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纠纷、狠抓首要任务、培养群众能力、拓展感恩教育、解决民生问题、促进乡风文明、努力锤炼干部上带头,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争当科学发展和谐稳定带头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这股春风吹遍了林芝大地,飞入了西藏江南寻常百姓家。

    明是非 建制度 维稳定

    是非不明,容易黑白颠倒,容易误入歧途,迷失方向。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开展以来,林芝地区各级驻村工作队或利用自治区强基办下发的新旧西藏对比图片,或自行寻找新旧西藏对比图片和实物开办展览,组织群众参观并请专人讲解。在一幅幅旧西藏画面前,很多人流泪了;看着新西藏的美丽画面和未来美好蓝图,人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林芝地区各级驻村工作队自制小册子,印刷宣传资料,通过集中宣讲、送教上门、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入宣传中央和区党委的一系列大政方针及关于对达赖集团斗争的方针和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重大部署,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喜参与。

    林芝县八一镇白玛岗社区居住着很多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职工。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林芝县白玛岗社区工作队(林芝县公安局派驻)走村窜户,请这些老党员、老干部、老职工“出山”,给群众讲解新旧西藏历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既丰富了老同志的晚年生活,又使社区住户明白了惠从何来,惠在何处,惠及何人。今年67岁的罗布加宗退休前是墨脱县背崩乡妇联主席,“退休后,闲在家里,看看电视,散散步,日子总感觉缺少些什么。”罗布加宗说,“工作队的同志让我去给年轻人讲讲新旧西藏发展变化,我结合自己在墨脱的工作经历讲了一些墨脱的发展变化,群众听了很有感触,我也过得很充实。”“现在,社区500多名老党员、老干部、老职工不仅成了社区居委会的参谋员,还成了社区的义务宣传员,宣传党的好政策,带领社区3300户、1万多人感党恩,跟党走。”说起白玛岗社区的强基惠民活动,社区居委会书记白玛洛色无比自豪地说。

    同样,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林芝县巴果绕村(林芝县公安局派驻)工作队在村民中开展以“讴歌文明进步、增强发展信心”为主题的感恩教育的同时,工作队还发挥自身业务优势,以“送法进农家平安连万家,带法进万家老少齐学法”为主题,以法律咨询、法制图展等形式,对村民进行民事商务、社会婚姻、土地政策、户籍户口、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宣传;以问答形式把与农牧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或维权方面的法律法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印成宣传资料发放到每户村民手中;将交通安全、新居民事务、计划生育、妇女权益保障、治安管理法、劳动合同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编印成册子免费发放到农牧民手中;利用熟悉法律法规的优势,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耐心调解,引导当事人通过调解或法律手段解决问题,避免矛盾纠纷升级,建设和谐农村。

    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林芝县康扎村工作队(林芝地委办派驻)了解到村民有非法营运的苗头,就马上请来林芝县人民法院法官为村民讲解法律法规知识,带领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村民办理运营相关手续,指导群众合法营运、合法致富,深受群众欢迎。

    稳定是发展基石。林芝地区各级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维稳要求,在村里成立治安领导小组与护村队。并建立健全村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村“两委”班子成员职责,量化考核标准,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确保村子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察隅县竹尼村工作队(林芝地区纪委监察局派驻),根据该村村民遵纪守法意识较差、酗酒滋事现象严重的情况,在积极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群众代表反复沟通的基础上,起草出台了《竹尼村村规民约》,并以村民大会的形式投票通过,竹尼村每户人家均在《村规民约》上按了手印。《村规民约》出台后,村里酗酒的人少了,村里安定了,稳定了。索朗次仁以前是竹尼村的酗酒“专业户”,《村规民约》出台后,他把酒戒了。谈起戒酒,索朗次仁这样说:“不能不戒啊,喝酒要钱,喝醉了要罚钱。钱来的不容易,还是戒了好。戒了脑袋清醒,干活有劲。”

    据了解,到今年4月份,林芝地区各级驻村工作队已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000余份,开展宣讲会713场次、座谈会475场次、专题讲座288场次、普法教育955场次、科普教育268场次,受教育群众达8万人次。

    转观念 强组织 促发展

    思想不解放,观念不转变,发展就没有动力。林芝地区各级驻村工作队把转变群众观念、解放群众思想放在了驻村工作的首位。

    波密县倾多镇德吉村是“天保”工程搬迁村。“这个村是‘天保’搬迁最早,基础最差的村。”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波密县德吉村工作队(共青团林芝地委派驻)队长宋步川对记者说:“这个村40户、303人,2011年人均收入不足1300元。全村耕地面积仅有590亩,地少不说,都是荒地,青稞亩产仅90斤,小麦亩产仅130斤。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观念不转变,再好的政策和措施也白搭。工作队仔细调研后发现德吉村303人中,小学文化仅15人、初中文化只有1人。“文盲是制约村子的‘绊脚石’。工作队一致认为,打开德吉村工作局面要从扫盲开始。”宋步川说。于是,工作队利用农闲和晚间组织扫盲。扫盲从教日常汉语会话开始,逐步过渡到简单常识和农牧业种养知识。观念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工作队员走到农户家,下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群众认字、教群众使用化肥农药。思想的转变得靠事实来促使,看着庄稼一天比一天长得好,群众慢慢地知道了科学种田的好处。渐渐的,村民开始喜欢看书了,喜欢学知识了。“群众现在喜欢借种养殖方面的书。”德吉村党支部书记其美次仁对记者说,“以前,书一直放着,没人看,满是灰尘。现在,有人看了,书旧了,人新了。这都是工作队来了后的变化。”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村里惟一的初中生平措现在是村里的文教委员,已经从工作队手中接过了教鞭开始带领村民学文化了。

    在工作队的带领下德吉村种下了3000多株核桃。“以前,组织义务劳动,群众都推三阻四。现在,工作队振臂一呼,群众都来了。大家争着搬石头、运土、平整土地,没几天3000多株核桃就种下去了。”其美次仁说,“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工作队一来群众观念都转变了。” 对于德吉村的变化,波密县倾多镇党委书记凌云这样说:“群众思想观念之所以现在转变了,就是因为工作队的同志干在前、做在前,走在了群众的前面。群众需要的是干事的领路人,而不是会说话的‘八哥’。”

    村子要发展,关键在村“两委”。现在,林芝地区各级驻村工作队都忙着在建强基层组织和锤炼干部方面想办法、出新招。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朗县娘村工作队(林芝地委统战部派驻)结合娘村党建实际,紧紧围绕“三培双带”工程,深入开展“三带三争”活动,即村党支部带领建设小康村,争创群众满意党支部;党员带头创业致富,争当经济发展领头雁;党员带头参与公共事业,争当引领社会事业发展的排头兵。同时,工作队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已为村里培养了2名后备干部。洛桑多吉是娘村的兽医,勤劳朴实,乐于助人。工作队和村“两委”都“瞄”上他,把他列为了村“两委”的后备人选。工作队做洛桑多吉思想工作时,小伙子还有所顾虑,怕自己难以胜任,一个劲推脱说:“我还年轻,没有经验,群众不信任我。”好钢怎么能轻易弃,工作队早做好了培养计划,村里有大小事情,工作队和村“两委”都有意无意地让洛桑多吉参与组织,或直接让他组织。洛桑多吉干得很出色,渐渐的,村民对洛桑多吉评价更高了,洛桑多吉也自信多了。口哨,是娘村组织村民开会的“工具”,但可不是什么人吹响口哨群众都会来的,一般都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扎西次仁在吹。现在,只要洛桑多吉一声口哨群众就会往村委会赶。每当这时,洛桑多吉就感到无比自豪,无比激动。

    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米林县琼林村工作队(林芝地区行署办派驻)努力在建强基层组织上带头。大力开展村党支部“五个好”建设,组织村“两委”班子人员走出去,到自治区党校、林芝地区妇联等单位参观学习取经。经学习,村“两委”工作能力更强了,威信更高了;村子更富了,群众更高兴了。

    据了解,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开展以来,林芝地区以“五个好”基层组织建设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对村“两委”班子人员进行培训。经初步统计,到今年4月份,林芝地区共举行村(居)“两委”班子人员培训642场次,参加人数达1960人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320人,发展党员262人。

    抓产业 惠民生 构和谐

    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越来越意识到了发展特色产业对致富的重要性,“无业不富”成了林芝群众的普遍共识。林芝地区各级驻村工作队在发展特色产业上帮群众想办法、出新招。

    看着国道318沿线的村子靠旅游业一天天富起来,雪卡村村民羡慕不已。在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工布江达县雪卡村工作队(人大林芝地区工委派驻)的帮助下,雪卡村建起了村办企业—雪卡村藏香猪养殖基地,目前基地有种猪100余头;全村32户人家以“公司+基地+农户”形式搞起了藏香鸡养殖;村里建起了280亩果园,种植果树1.2万多株;工作队还把苹果、核桃、李子等1000余株果树苗发到了各家各户,帮群众搞起了庭院经济。看着养殖基地里跑得欢实的藏香猪、藏鸡,望着绿油油的果树苗,雪卡村党支部书记白玛措姆无比激动地对记者说:“要不了多久,村民的钱袋子就会鼓起来,日子一天比一天富裕。村民再也不用羡慕别的村了。”

    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察隅县拉丁村工作队(林芝地区科技局派驻)带领村民搞起了仿野生天麻、黑木耳人工培育。目前,村里7户人家搞起了仿野生天麻人工培育。“在工作队的指导下,我搞了20平米的仿野生黑木耳人工培育。黑木耳长得非常好,我给村里每户人家都送了点,大家都说好吃。”村民白玛多吉高兴地对记者说:“这么一小片黑木耳就为我带来2000多元现金收入。我还要继续扩大规模。”

    驻村就是惠民生。林芝地区各级驻村工作队结合自身实际,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工布江达县德村工作队(自治区扶贫办派驻)给村民送来了犏牛,带领村民搞起了犏牛养殖。记者来到德村时,村民古扎正高兴地把3头犏牛往家赶。憨厚的古扎说:“犏牛能耕地,帮助生产;能产牛奶,能换钱。好!”

    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林芝县巴嘎村工作队(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局派驻)依托自身优势热情为村民看病。2011年11月的一天晚上,村民桑吉的外孙嘎玛多吉高烧不退,一直哭个不停。这可怎么办啊?桑吉硬着头皮敲响了工作队的门。工作队的同志马上来到桑吉家中,给小嘎玛打了退烧针,喂了消炎药。不大会儿,小嘎玛不哭了,安静地睡着了。“像这样连夜出诊的事情很多。我们不仅给村民看病,还免费给村民发放日常药品,目前我们已经给村民发放了价值7000多元的药品。”工作队队长周文凯对记者说,“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还争取做得更好。”

    工作队在帮助群众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还想方设法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今年2月10日,朗县拉多乡吉村文化室落成。“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25万元,在工作队和吉村村民两个多月的齐心协力、辛勤劳动下,文化室终于落成。当村民知道要为他们建设一栋文化室后,全村人自愿投工投劳,大家的热情和火热的劳动场面让我久久不能忘怀。”驻吉村工作队队长洛桑多吉指着一栋崭新的二层楼房告诉记者。记者走进文化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间20多平方米的农家书屋,书架上有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卫生保健、青少年读物等书籍。图书管理员巴珠告诉记者:“书屋里图书很全,每天都有人来。这真得感谢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给我们盖了文化室、送来了各种图书。”去年考上大学的边久和朗嘎寒假回家发现村里有了文化室,还开了农家书屋,原来他们担心假期生活无聊,这下农家书屋给他们带来了无限乐趣。

    此外,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米林县朗贡村工作队(自治区计生委派驻)为村里每户人家绘制了血缘图谱,普及优生优育知识,提高村民卫生知识,促进村子健康发展。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波密县德巴村工作队(波密县公安局派驻)为学龄前儿童开办课堂,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为将来入学打下良好基础。部分驻村工作队还帮助村里成立农牧民演出队、举办文艺演出,群众自发地用真情唱出、说出、演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心声。

    工作队员以火一般的热情在林芝的大地上带好头、服好务,真正把强基惠民这股暖风送到了千家万户,把党的温暖送进了千家万户,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的惠民政策好,党的干部好。(段敏 麦正伟 王梦敏 见习记者 王晓莉 王雅慧)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