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是第25个国际禁毒日。目前,我区毒品犯罪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公安机关在打击毒品犯罪工作中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和手段,应对这些挑战?凡此种种,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重拳打击新型毒品犯罪
“近年来,以氯胺酮、冰毒为代表的新型毒品在我区处于快速增长态势,已经成为我们禁毒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6月25日,自治区公安厅禁毒总队副总队长张守超向记者坦言。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区公安机关破获新型毒品犯罪案件200余起,缴获冰毒9490克,氯胺酮7680克,冰毒片剂6714片,缴获的新型毒品同比上升41.66%。
“目前,吸食新型毒品的场所开始从娱乐场所向隐蔽性很强的私人会所和一些农家乐转移,吸毒人群每年在递增,且不断低龄化。截至目前,我区累计登记吸毒人员4万余人,这一群体每年因吸食海洛因就至少消耗掉20亿元,这些都是我们禁毒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张守超说。
面对这一问题,我区公安机关认真研究当前辖区内新型毒品犯罪的发展变化及规律,在加大对冰毒、氯胺酮等新型毒品犯罪打击力度的同时,不断提高防范力度,在一些娱乐场所设立明显的宣传标语,对一些私人会所和农家乐进行日常检查,大大减少了涉毒人群聚众吸毒的场所和机会。
“新型毒品之害并不亚于传统毒品,甚至比传统毒品危害更大,其危害不仅包括精神依赖性,还包括隐蔽性和迷惑性,以及对青少年的毒害。一些青少年对新型毒品之害缺乏认识,抱着好玩和刺激的心理吸食毒品,一旦沾上往往就不能自拔。”一位工作在禁毒一线的民警说。
“吸食新型毒品的人群不断低龄化,由此引发的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对于这一现象,我们不断加大打击新型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犯罪的力度,通过强有力的查控和打击力度,重点打击那些向青少年提供毒品的组织和人员,把为青少年供毒的路封堵死。另外,还需从社会和家长的角度,对已经染毒的青少年全力进行帮教,使他们早日回归社会。”自治区公安厅禁毒总队副总队长杨苏群说。
全力堵截“金新月”毒品
在国家禁毒委的部署中,新疆禁毒的重要性已经提高到与云南相同的位置。
“这主要是因为‘金新月’对我国的毒品渗透进一步加剧,‘金三角’、‘金新月’毒源地对新疆已经形成了‘东西夹击、多头入境’的态势。”自治区公安厅禁毒总队一民警说。
“金新月”这块位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交界的三角地带,由于自然灾害和连年的战争,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毒品产区。凭借3000多公里的边界线,这块毒源地成为欧洲毒品交易市场八成海洛因的生产地。“金新月”的扩张,使得地处中国西大门的新疆首当其害。
为进一步遏制“金新月”毒品来源,减少毒品贩运,萎缩毒品消费,自治区公安厅召集边防、海关、民航、铁路、邮政等部门,多次召开堵截“金新月”毒品工作座谈会,分析我区“金新月”毒品走私犯罪形势和特点,安排、部署堵截“金新月”毒品工作任务。
依据“金新月”毒品的犯罪特点,我区各级公安禁毒部门与边防、铁路、海关、民航等警种协同作战,全面落实“一线堵、二线查、三线打”的工作方针,针对“金新月”地区毒品入境贩运路线和方式的转变,及时调整查缉策略,采取多种侦查手段,有力打击了境内外大毒枭,切断了一批毒品走私贩运渠道,打掉了一批毒品网络,提升了打击“金新月”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整体效果。
据了解,今年1至6月,我区警方破获“金新月”毒品案件11起,缴获海洛因9258克。分析发现,此类案件呈现“两头在外、境内分销、境外遥控”的特点。
除此之外,我区警方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亚各国进行了全方位的国际警务合作,建立和完善了查堵“金新月”毒品的工作机制,破获了一批跨境贩毒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