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崔亚东:“阳光工程”是解决戒毒康复问题的治本之策

2012-06-21 09:45:5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阳光工程”,短期和片面看社会管理成本增加,长期和全面看成本大为减少

    记者:如果要实现“阳光工程”全覆盖,财政大约投入多少钱?

    崔亚东:省财政对此全力支持,已经把预算持续到2014年。从去年6月到目前为止的投入,省级投入了483万,市县投入6500多万,总共已实际投入了近7000万元(还不包括企业的投入),还有部分减免税等都已经落实。

    从数额上看,“阳光工程”本身投入并不大,但在原有禁毒经费投入上又增加了一笔费用,总体是增加的。但实际上戒毒工作的成本减少了,因为减少了办案、重复强戒等司法成本。仅这些集中安置的几千人又重新复吸,重新走上吸毒、犯罪的道路,作案、破案、抓捕、再强戒,关押、看守、治疗等司法成本比这个要大得多。

    孟建柱同志要求我们要“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戒除毒瘾。”我们把这句话用到就业安置上来,就是千方百计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多安置一个人就业就多挽救一个吸毒人员,就多挽救一个家庭,就多减少一分对社会的危害。“阳光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注重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和自主创业安置相结合方式。比如说分散安置,遵义市凤岗县创造了“阳光就业帮扶中心”,对需要安置的人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技能培训,培训之后推荐到企业就业。六盘水市水城县成立了一个“阳光四季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戒毒康复人员13名。再一个办法是鼓励自主创业,比如徐新龙的阳光亮洁洗涤有限公司,铜仁市很多宾馆都认为他东西质量好,办事踏实。他想扩大生产线,需要征地。征地的问题、建厂的问题、贷款的问题,政府帮助他解决。他目前安置了51名康复人员,很多正在戒毒场所的人听说后都跟他联系。再一个是黔西南州兴义市邱仕益,他也曾是吸毒人员,强戒成功后创办了一个加工厂,安置吸毒人员80多人。通过目前这种多渠道的安置,分散安置、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排、政府提供培训技能等方式安置,一共安置了4167人,再加集中安置的2195,我省安置康复人员总人数已有6000多人,到今年年底实现全覆盖安置是可行的。目前,在贵州已初步形成“阳光工厂”集中、其他企业分散、政府安置、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形式多样、互为补充的社区康复人员就业安置的体系。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