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崔亚东:“阳光工程”是解决戒毒康复问题的治本之策

2012-06-21 09:45:5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贵州省政法委书记、省禁毒委主任、公安厅厅长崔亚东。 人民网 张慧 摄

    编者按: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在对特殊人群的管理,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病人,是特殊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在社会管理中更需要体现特殊的关心和关爱。特殊的关爱需要特殊的政策、特殊的做法、特殊的措施。贵州“阳光工程”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特殊关爱、理念创新,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实践,以安置就业为核心,建立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 四位一体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新模式,破解了吸毒人员强戒-复吸-再强戒-再复吸的重大难题,使吸毒人员融入社会,步入良性循环,是解决吸毒人员管理问题的治本之策。

    遏制毒品蔓延,促进社会治安好转,考验的是政府管理者的执政魄力、社会管理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贵州省推动的“阳光工程”,是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四位一体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新模式。它兼顾了公共管理中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经济效果,可谓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份优秀蓝本。“阳光工程”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被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评价为 “家门口的戒毒康复场所”。近日,人民日报人民网深入贵州走访“阳光工程”,并专访了贵州省政法委书记、省禁毒委主任、公安厅厅长崔亚东。

    戒毒难,在于戒毒者融入社会难

    记者:请您先介绍一下贵州当前禁毒戒毒情况?

    崔亚东:贵州地理上是个毒品过境省。贵州一些县之所以被列入国家重点整治县,是因为外流贩毒人多,大多是外流贩毒者把毒品带入境内,很多人沾了吸毒恶习。目前贵州省面临着毒品多头渗透、中转过境、涉毒案件多发、吸毒人员庞大、禁吸戒毒难、毒品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加剧等问题。

    记者:您认为戒毒难度集中体现在哪呢?

    崔亚东:有一句话说:“一次吸毒、终身戒毒。”可见戒毒的艰难性。据了解,吸毒人员复吸率要达到80%以上。巩固戒断难是第一难题。许多人在戒毒所强制戒掉了,回归社会后,因管理监督跟不上,就会出现复吸,再强戒,再复吸。所以你到戒毒所去就会发现,有很多人都是多次复吸。看了美国的一个资料,复吸率也很高,在戒毒所二次复吸者占35%以上,三次占53%以上。因此解决戒断、复吸问题是第一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第二难就是管控难。强制戒毒也好,劳教戒毒也好,这些人回来后,找不到职业,无事可干,没有固定住所,有家不能归,甚至无家可归。很多人到处流动,所以管理难。第三个难就是融入社会难。“生理脱毒、身心健康、融入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方针。但实践中,吸毒人员戒毒回归社会之后,受到社会歧视,许多人视他们为“魔鬼”,企业招收了吸毒人员,其他员工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工作。家庭也不接受他们,有家不能回,甚至无家可归。社会歧视,家庭的远离,使吸毒人员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无业可就,无家可归,无自信心,表面上人回到了社会,实际上融不进社会。所以巩固戒断难,管理控制难,最难的还是融入社会难。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