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是21世纪我国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人类文明提升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借鉴国内外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理论及实践模式,构建现代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对重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服务,是21世纪我国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人类文明提升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居民不仅对其享有的生存服务、基本发展权利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提出了更高需求,同时对人身安全、生活环境等公共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目前城市公共服务主要由政府供给,存在供给模式单一、供给成本高而效率低、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足、供给的城乡差距明显等问题,公共服务的提供已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重庆目前正处于政府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换权的行政改革攻坚时期,借鉴和总结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相关理论和经验,加快建立政府、市场(私营组织)和第三部门(非营利社会组织)三大供给主体为主的、现代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对重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理论及实践
国内理论界认为,公共服务是面向公民提供的,用于满足共同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具有公众性、公用性和公益性。根据人的需求层次,公共服务可分为生存服务、发展服务、环境服务、安全服务几个类型。中国政府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二是满足基本尊严和基本能力的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国内研究多集中在政府部门改革(如改变政府垄断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服务供给市场化)、培育发展社会组织、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等领域。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理论相继出现。二元主体参与供给论强调,可在政府外引入另一主体来共同完成公共服务供给,可分为市场化供给、PPP及政府与第三部门功能互补供给三种模式。三元主体合作供给论强调,多元主体可优势互补合作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政府在政策服务等方面具优势,在具体生产服务上迟缓,应依靠市场和社会力量实现互补。企业适合完成产生利润的任务,但其赢利行为需政府及第三部门监督。第三部门善于处理公益、慈善等事业,但需通过政府规制和市场竞争来规范。多元主体互动供给论强调,政府应联合多元力量协同解决公共服务供给问题并确保其满意化,政府在多元供给模式中更多发挥创造服务(政策、环境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