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站、山头转、排隐患、保安全、不着火、不冒烟、全凭一群网格员,”近日,法制网走转改采访组在山西省晋中市调研“网格化”工作时,于昔阳县沾尚镇听到这段童谣,印象格外深刻。
据悉,从去年实施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以来,晋中市信访总量和集体访量实现“双下降”,万人发案率保持在全省较低水平,其中,作为最早试点的主城区榆次区,2011年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分别下降了21.2%和29.5%。
用晋中市市委书记张璞的话说,晋中市通过对网格化管理的升级,在全市编织一张集公共安全、社会服务、居民自治于一体的一张大网,实现了自下而上快速向上反馈,自上而下不断向下“给力”,在双向活动中完成了社会管理与服务任务。
网格化不能仅局限于“格划下去,格长选出来”
山西省晋中市东依太行、西邻汾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辖区内有着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历史上,是著名的晋商故里、抗日战争时期,是八路军指挥部所在地,建国后,是“农业学大寨”的大寨村所在地。
2011年4月,张璞上任晋中市市委书记。面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课题,作为班长的张璞带领他的班子开始了自己的思考。为什么机关人员越来越多,但是办事效率却始终低下?为什么通讯技术越来越先进,干部离群众却越来越远?为什么服务部门越来越多,群众的诉求却远远得不到满足?
“说白了就是两个字,‘机制’。”张璞一语中的,“我们的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充分的调研学习,张璞将目光瞄向了“网格化管理模式”。
“‘网格化管理模式’细化网格,明确责任,在社会管理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创新,但是,当前,很多地方的网格化大都局限于‘格划下去,格长选出来,信息收集上,矛盾调解开’这一层面,”张璞说,“网格化能发挥的作用绝不仅仅只局限于这些方面,在提高政府效能,增强便民服务,实现社会监督、促进居民自治等方面都可以升级和延伸。”
于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从2011年5月24日开始,一张覆盖城乡、条块结合的市、县(区、市)和开发区、乡镇和街道、行政村和社区、基础网格五级体系的大网在晋中编织了起来。
“为了保障织起来的网格能够在实践中切实发挥作用,市里为此还专门确定定了‘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的原则,市里在明确了一个基本模式和若干基本要求后,由各区县在实际中,根据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建立自己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晋中市政法委书记李苏平这样告诉记者。
指挥中心横向搭政府、纵向连网格
走进晋中市榆次区社会网格化指挥中心,迎面而来的是三面巨大的LED显示屏,一面显示着城区各角落视频的实时监控,一面显示着城区立体地图,一面显示着各级网格长上传的各类信息。
指挥中心负责人闫晋伟介绍说,“这里的系统指挥是全区网格化管理的‘大脑’,它横向连着安监局、卫生局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87个职能部门,纵向连接着各级网格长,指挥系统中储存了全区各个角落、所有居民的基本信息。”
每天,各级网格长都会将收集的动态信息传送至指挥系统,经指挥系统整合、处理后交付相关部门办理,并要求按时反馈。
榆次区政法委书记邢如彪说,“无论是公共安全问题还是民生琐事,指挥中心都能第一时间掌握一手资料,并及时传达到相关部门,有效地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政府效能。”
李苏平向记者介绍说,以网格化指挥系统为载体,把政府各个部门、各个乡镇统一管理协调起来,提高效能,是晋中市网格化建设的第一步。
以榆次区为例,榆次区网格化指挥中心整合了区政府门户网、(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网、OA办公网、煤矿安全监控网、交通安全监控网,集中了社会管理网、公共安全网、居民自治网三大职能。
而农村地区比较集中的昔阳县则借此机会在县级推行“大部制”,在乡镇实行“大办制”,在村级推行“大站制”,在组级层面推行“大综治”。
记者在昔阳县沾尚镇采访时看到,镇网格化指挥中心与镇里的便民服务中心同体办公,并与县指挥中心通过互联网相连,还可以进行视频同步对接。
一位来便民服务中心办事的王大爷告诉记者,“以前办事‘七站八所’,机构林立,办事儿很麻烦,现在好了,镇服务中心实行了一站式服务,很多事情省了很多事情。”
“网格化社会管理推行之后,资源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如今全市的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354项减少到了如今的299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和配套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在现行承诺时限基础上平均压缩26.76%,审批时限由目前的250余天压缩到100天,办事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晋中市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郑黎明这样告诉记者。
社会管理要以服务为依托 组团服务不留死角
和山西很多地方的农村一样,位于昔阳县乐平镇的寺家庄村是一个拥有煤炭资源的村庄。由于村旁寺家庄煤矿长期的污水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村民怨声载道。
今年年初,村民们在与矿方多次协商无果后,决定集体到县里上访讨个说法。
寺家庄村网格长光维林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来到了要上访的村民家中,“你看你们这么多人去上访,风吹日晒,既花钱又费力,不如把材料给我,我替你们去反映。”
听了光维林话后,村民们将材料交到了他的手中。
光维林立即将情况反映给了县指挥中心。县指挥中心随即协调县政法委、信访局及镇相关责任人组成工作组进村化解问题。
当天下午,工作组就进了村,经过一个晚上的努力,村民们很快与矿方达成了合意,由矿方投资200多万元进行环境治理。
昔阳县政法委书记马成毅告诉记者,信访代理机制是昔阳县在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创新,既可以对信访问题的合理引导,避免事态进一步激化,又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而这,只是晋中市网格化服务的一个缩影。
李苏平说,社会管理要以服务为依托,做到网格化社会管理,就要先做到网格化社会服务。
具体作法有三:
一是划好格,据介绍,晋中市各区县的网格划分分为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基础网格三级,在基础网格层面,城市以单个居民住户为小网格,以自然居住区域为单元网格,以自然街道为网线,依托庭院、楼栋、巷道,一般以200—300户左右设置一个网格,在农村地区则以宗族、姓氏为血缘纽带,以邻里乡亲为感情基础,一般以150户左右设置一个网格,之下,还有以单元楼、村民小组为单位的四级延伸。通过划分网格,明确了一个个责任区,实现了全覆盖。
二是选好人,截止目前,晋中市在每个基础网格中,均已配备一名网格长,在网格长的选任上,有的地区网格长公开在社会招聘,有的地区网格长由居民(村民)选举产生,有的地区网格长则由当地的综治员、党员代理,同时,各地区还就宗旨意识、服务理念、业务能力和工作职能等方面对网格长展开培训,对基层网格长的群众信息熟悉率、入户巡查走访率、信息报送及时率、矛盾调处成功率、人民群众满意率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
三是组好团,网格化服务管理由网格长牵头,但网格化服务管理绝不仅仅只是网格长一个人的事。在左权县桐屿镇,记者看到,镇社会管理便民服务中心专门成立了专业性服务和政府服务两个团队,为辖区内各网格服务,专业性服务团队集合了供电、卫生、电信、有线、家政、公安及专业技术特长等人才,而政府服务团队由村两委成员、计生员、综治员、包村单位、村官、民政员、居民组长、包村干部等人组成。祁县、昔阳、榆次等县区还按照党员与村(社区)属地化管理原则,将党支部建在了格上。
李苏平说,目前,晋中市各区县整合各基础网格中的工作力量,以网格长为核心组建了综合服务管理团队,每个团队在本网格内“包管理、包服务、包教育、包提高”,通过对“责任区”内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元化、个性化和主题化服务,使基层矛盾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环节前移,实现工作重点从社会防控向基层服务的转移,大大提高了管理服务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矛盾调解率提高了1809% 基层网格长有为才有位
吃过早饭,左权县永清社区老刘气喘吁吁的跑到网格长尹喜林的办公室,“快,老张和老李吵起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尹喜林拔腿跑向了老张家。
到了现场,尹喜林很快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老李习惯将不用的杂物堆放在楼道,时间一长占了大半个楼道,老张对此不满,责备他两句,两人随之发生了口角。
了解完情况之后,尹喜林对两人展开了劝说,他告诉老李,在楼道乱堆杂物,既占用了公共资源,又存在消防隐患,这样做是不对的,同时,他对老张说,邻里之间,有啥事心平气和的好好说。
很快,两人达成了合意,老李最终同意将杂物尽快处理掉,老张也对自己态度不好表示了歉意。
一本基础台账、一本民情日记、一本工作手册、一张便民联系卡、一部联系电话,构成了尹喜林的全部家当。
翻开老尹的台账,记者看到,里面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有人口信息台账,包括农业人口、流动人口、常住人口,有驻地单位台账。包括单位名称、规模、党组织设置、党员数等,有特殊群体台账,包括党员、低保户、困难户、社区矫正人员、安置帮教人员等等,而一旁的民情日记中,更是记满了当地群众的种种诉求。
尹喜林说,作为一名网格长,主要就是要做好日常信息采集、社情民意联络、社会治安排查、惠民便民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政策法规宣传、突发事件监管等工作,“突发事件及时上报,小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处理,群众诉求及时解决,虽然很多事情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但责任很大,很多小纠纷、小隐患不及时解决,往往就会酿成大问题、大事故!”
据了解,晋中市网格化实施以来,成效显著,社会矛盾排查率提高了33.5%。矛盾调解率提高了1809%,这其中,70%的矛盾纠纷都化解在基层。
“以前群众有事都打‘110’,如今群众有事都是找网格长,网格长们成了辖区里的大管家。”左权县政法委书记陈俊斌讲了一个故事:今年年初,某小区居民想办低保,材料送到县里,县民政局的领导给了这样一个批示:请征求当地网格长意见。
制度先行 五步制工作法将权责明确到个人
李苏平说,随着网格化的不断推进,努力提高网格化管理效率,如何促使各部门职责下沉,把各部门的职责都体现在网格中,如何将网格长的工作职责细化,避免“推诿扯皮”、“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成为了当务之急。
为此,晋中市网格未成,制度先行。先后出台了《工作例会制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定期集中会商制度》,《便民服务中心考评办法》、《基层网格长考评办法》通过一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网格、每一个人身上。
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晋中市独创的“网格化管理五步制”工作法。
今年2月份,和顺县基层网格员王文昭在入户查民情时了解到北关村第六网格四巷属于被街小巷,多年来一直没有安装路灯,孩子们上下早晚自习经常撞车,影响人们的出行。
王文昭立刻赶到现场,通过县里给网格长配备的手机终端,他拍下了现场的照片,配以图片说明,传送到了县网格化管理中心,10天后,县城建局安排路灯公司为巷子安装了3盏太阳能路灯。
收到指挥中心的反馈信息后,王文昭又赶到了北关村第六网格四巷,用手机拍下安装好路灯的现场照片后,又一次传给了指挥中心,至此结案。
和顺县政法委书记田忠贵告诉记者,在和顺县,信息处置按照事件易难、轻重、缓急将事件分一级重大事件、二级较大事件、三级一般性事件三个等级。一般性事件则由网格长直接进行现场处理,重大事件网格长需要在第一时间内直接上报一级网格(县指挥中心),“对于网格长直接上报的信息,则实行五步制工作法,即网格长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审查后进行立案并派单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派人对事件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回复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将处理结果以短信形式发给网格长,网格长再次赶赴现场核实;网格长将核实的信息回报指挥中心,至此结案。”
“以往处理基层的问题,往往都采用层层上报的工作机制,既效率不高,又责任不明,容易产生推诿扯皮的现象,”李苏平说,“五步制工作法将工作模式变成了‘自下而上收集问题,自上而下解决问题,’既增加了效率,又把每个环节的责任都落实到了个人,增强了监督。”
据介绍,按照规定,网格长的手机必须保证24小时开机,每天运用手机报送信息不低于1条,处理一般性事件不少于2件,遇到突发性事件必须第一时间报像网格化受理中心。同时,对于网格长上报的所有案件,相关单位都必须按照要求在规定工作日内进行办理、答复,逾期不办的挂牌通告,逾期不办理率超过15%的,主管领导就地免职。
点评:
张璞(晋中市市委书记)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必须回答的、创新探索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随着晋中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繁荣,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理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社会管理方式和结构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诸多现实问题,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矛盾调处、民生改善等“千条线”急需“一根针”来进行有效的归拢、梳理和整合,使千头万绪的社会管理工作真正发挥最大功效,真正能够惠及百姓。
面对这样的社会新形势,在全国、全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晋中市委、市政府从全市实际出发,积极寻求凝聚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引线针”,以网格化建设为载体,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从2010年全市开展安全生产网格化建设为起点,通过考察设计、试点运行、全面推进三个阶段,晋中市对社会管理网格化进行逐一破题,秉承“简单、管用”的原则,将社会管理的单元进行了优化,将社会管理的责任进行了细化,将基础网格长“办小事、报大事”与社会部门“办实事、解难事”进行了有机对接,从组织、队伍、机制、保障入手,实施城乡统筹、一体建设,实现了“情况全掌握、责任全覆盖、服务无遗漏、管理无缝隙”的目标。
社会管理网格化工作是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使社会管理从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滞后变为适时的一种全新的精细化的社会管理方式。它的建立和运行,在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建起了一张服务网、责任网、连心网和民心网,锻炼了干部、转变了作风,加强了基层组织、密切了干群关系,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党得民心。对于这一崭新的时代命题,我们的探索将继续进行,我们的实践将永不停顿。法制网记者 贾京平 周秉建 张国庆 马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