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bak> 实践探索

北京探索新路径破解城乡结合部管理难题

2012-06-21 10:09:4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网 

  如今,走进位于北京玉泉山脚下的北坞村,已经很难再将这里与传统观念上的“农村”结合在一起。崭新的六层楼房,规范的社区管理,便利的社区服务,加之周边大面积的环境绿化,俨然将这里变成了一个高档的城镇居住社区。而常年生活在北坞村的村民们都知道,两年多前,北坞村还是市级挂账的重点村,村域环境脏乱差、治安案件持续高发,人口比例严重倒挂。而让北坞村发生如此翻天覆地变化的,正是一次成功的城乡结合部地区治理发展的新探索。

  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市坚持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创新集成了一系列关于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跨越式”、“渐进式”和“趋同式”等不同的城乡结合部治理发展路径。截至目前,全市50个重点村旧村拆除工作基本完成,整建制“农转居”全面启动;城乡结合部地区299个村居混杂的复合村推进了村居一体化建设,668个自然村全面实现村庄社区化管理,有力地改变了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脏乱面貌,初步实现了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有序发展。

  村庄整体改造推进“跨越式”发展

  今年60岁的郭桂英是土生土长的北坞村人,在她的印象里,曾经的北坞村虽然面积不大,可也规矩有致。但2000年之后,流动人口开始大批量涌入,最高时流动人口与常驻人口的比例超过了11:1。“当时,为了出租房子挣钱,家家户户比着盖房,村子里到处是二层、三层的小楼,自来水都接到了大街上,垃圾扔的到处都是。”郭桂英回忆说,那些年,北坞村的治安环境也特别不好,丢东西的、打架的几乎天天有,村里管都管不过来,村民的安全感很低。

  北坞村的情况引起了北京市的高度重视。2009年,市委市政府多次实地调研,决定将北坞村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首个试点村,进行村子整体搬迁上楼。775个院落,3200多居民,要平稳地实现整体搬迁并非易事,而北坞村却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全部拆迁和回迁工作。对此,北坞村所属行政村玉泉村的党总支书记刘永利认为,其核心原因就在于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村民的主体作用。

  据刘永利介绍,北坞村整体搬迁工作,从方案的制定、落实,到回迁房的开发、建设,一直到回迁小区建成后的物业管理,全部都由村里自主进行。仅制定腾退方案,村里就先后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并分别与党员干部、社会单位进行座谈,逐条听取各方意见,先后进行了19次修改,最终保证了方案在村民代表会上的全票通过。而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村里由经过村民代表会推选产生了民主监督的两套人马,即工程质量监督组和落实拆迁政策监督组,一个负责监督回迁房屋的工程建设,一个负责监督拆迁政策公开公正执行。

  时任村干部的郭桂英就曾是落实拆迁政策监督组的成员,在郭桂英看来,村子腾退过程中没有拆迁公司,村领导执行方案的工作又受到了全程监督,整体腾退工作比较透明,因此更容易得到村民们的理解和接受。

  如今,郭桂英已经住进新居,一家四口两套两居室,六层的楼房还安装了电梯,社区管理也比从前规范了不知道多少,她觉得挺知足。而且,北坞村的“农转居”工作目前也在分批进行,她老伴这一次就能转成居民户口,享受城镇居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待遇,他们更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记者从首都综治办了解到,类似北坞村这样通过村整体改造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跨越式”发展模式,正在北京50个城乡结合部地区重点村内陆续上演,目前旧村拆除工作基本完成,整建制农转居工作也已全面启动。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