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部门要闻> 公安部

公安部督办跨省非法集资案涉案金额达2000余万

2012-06-19 15:53:0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大江网 

    一个“钱”途无量的环保工程项目需要在社会上募集资金,借款月息达到了7%,只要半年就能回本。南昌、武汉、宁波等地相继出现了一批业务员,他们滔滔不绝地推荐投资项目,眼里盯紧的却是老年人的钱袋。

    一张张传单、一堂堂图文并茂的课程,让200余名老人把多年积攒下的养老金投放其中。几个月的时间里,这个团伙涉案金额达2000余万元。仅南昌,就有百余名老人被骗,金额高达900余万元。

    近日,对于这起由公安部督办的非法集资案,南昌市西湖区检察院依法批捕了其中的2名嫌疑人。

    环保项目“有钱途”制定发财“三步曲”

    有一家公司计划做生产污水处理设备的环保工程项目。戴某心动了,但是苦于没有资金,他想到向社会募集。

    “在科技园里做污水处理设备生意,应该是不愁销路,可是我需要启动资金。”现年45岁的戴某是湖北武汉人,去年6月,他偶然得知,在武汉某科技园内,有一家公司计划做生产污水处理设备的环保工程项目。戴某心动了,准备大干一场,但是苦于没有资金,他想到向社会筹集。

    同年9月,戴某委托中介机构,在香港注册成立了香港鼎鑫元实业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鑫元公司)。该公司最初只有戴某一人,按照他的设想迈向成功之路需要三步:首先向社会募集资金,募集到的这笔钱在科技园购买150亩地;然后在土地产权证到手后向银行申请贷款;最后再利用贷款建设厂房、购置生产设备。此后,公司良性循环,自己就离发财之路不远了。按照戴某的预计,他的总投资需要2.25亿元。

    随后,戴某与该环保公司达成口头协议,由对方负责该项目运营的各种手续,他具体负责融资。

    其实,戴某口中的这个“前途无量”的环保项目是不存在的。据武汉市某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某环保工程设备公司既没有入住工业园,也没有在工业园购买土地,更没有签署过任何书面(包括意向性)材料。而据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戴某对此是知情的。

    逐渐织密“融资”网“加盟人”回扣高达15%

    “我一个人拉了48个客户,他们最少都投了一股。”据罗建称,他和徐某获得了45万元的提成。

    戴某自称不懂融资,他很快找到了第一个帮手——梁某。

    去年10月,梁某成为鼎鑫元公司副总,具体负责行政和人事工作。

    “新官上任三把火”,梁某很快制定出了融资计划,在全国融资1亿元。具体方案为:1份融资金额为1.1万元,由鼎鑫元公司每周归还本息880元,分16周将1.408万元全部归还融资人,借款月息为7%。投资的最低数额为1.1万元,投资人只能投资1.1万元的倍数,上不封顶。戴某很快同意了这一方案,并在当年12月正式开始推行。

    据了解,通过朋友推荐、介绍等形式,戴某、梁某等人先后在南昌、武汉等地找到了“加盟人”,“加盟人”再通过招聘业务员的形式发展“下线”,将这个融资网络不断织密。在南昌,具体负责融资的“中层领导”有陆某、徐某和罗建(化名)等人。

    “听说是上市公司融资,我挺有兴趣的。”徐某最早和梁某相识,他和罗建合伙开了一家没有营业执照的投资咨询公司。在梁某的邀请下,两人于当年12月29日前往武汉实地考察。

    梁某向两人介绍了项目情况:“随便客户买几份,在南昌融到的资金,给你们15%的提成。”见条件如此优越,两人与梁某达成口头合作协议,并返回南昌准备大干一场。

    2012年1月初,徐某在中山西路某写字楼租下房间,随后在网上招聘业务员。融资交款的具体流程是徐某负责宣传和拉人,由投资人将钱款打到鼎鑫元公司指定的账户上,然后由该公司制作借款协议邮寄给徐某,再由徐某转交给投资户。

    这家公司很“专业”,在梁某的精心设计下,这个项目的材料齐备。不仅找专人制作精美传单、PPT宣传资料,他本人也曾亲自给来南昌的投资户“上课”,答疑解惑。

    “我一个人拉了48个客户,他们最少都投了一股。”据罗建称,从2012年1月10日起,除了给业务员发放薪水外,他和徐某获得了45万元的提成。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