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全天候守护
6月16日下午,公安厅局长们走进苏州市跨塘镇融园集宿区警务室。外来人员门岗登记制、物联网防盗技术运用、室外视频实时监控、楼栋内外巡防……警务室开展的安全防范工作保证了融园83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和谐、安宁。
“警察全天候守护在这里,晚上警务室的灯亮着,我们感觉很安全,偷东西、打架这种事也很少。”外来务工人员小王的向厅局长们讲述自己的切身感受。
“苏州把全市划分为1722个责任区、近万个单元,按照每个责任区至少1∶4的比例,配足社区民警和警辅人员。通过做精社区警务、做实派出所、做强专业队、做优机关,基本实现了警情控得住、案件破得了。”江苏省苏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跃进介绍说,2011年,苏州违法犯罪警情较2008年下降27.2%,“两抢”案件下降51.3%。
张跃进的一席发言引起了厅局长们的共鸣——社区是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应引导鼓励民警扎根社区、融入群众,以社区为家、以百姓为伴,集中精力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深入推进社区平安共建。
陕西省公安厅厅长王锐说:“陕西积极搭建民心警务平台,按照‘一区一室和一村一室,一室一警或多室一警带辅警’,在全省建成社区、农村、电力、学校、医院、工地等警务室2.8万个,使警务室成为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
“坚持把社区警务置于先导性、战略性位置,实行‘三定三不三倾斜’,保障社区民警队伍稳定、人员固定、职责确定,不定指标、不搞突击、不离岗位,从人员、经费、待遇上予以倾斜。”江苏省常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尚建荣说,常州社区民警原则上不参加派出所白天值班,保证下社区工作时间,实现社区民警专职化。
北京警方则更进一步,深入推进社区民警驻区制,提供和创造条件让社区民警居住在自己所管辖的社区,全天候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安全防范组织、情报信息收集等各项警务活动。
据北京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傅政华介绍,北京在城区和郊区县城镇地区实施“单警驻区”模式,在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等治安复杂地区实施“标准化警组驻区”模式,在远郊农村及山区、半山区实施“流动警务驻区”模式。
目前,北京市公安局驻区民警人数达2251人,全市77%的社区已经实现民警驻区。驻区民警共解决群众纠纷6.7万件次,其中在夜间22点至次日凌晨解决的纠纷2.2万件次;排查发现不稳定因素8221件,已成功解决7303件。法制网常州(江苏)6月18日电 记者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