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bak

忠诚为民公正廉洁 五位英模讲述感人事迹

2012-06-18 18:41:3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看守所里“一堵挡风的墙”

  山东省苍山县检察院 李树德

  “李科长,如果能早点认识您,该多好呀,我就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34年前,我由一名农村青年参军入伍。15年前,我转业到山东省苍山县检察院从事驻所检察工作。

  我所在的苍山县经济相对落后,每年外出务工、经商多达30万人,不少人在流入地有了固定职业、扎下了根。然而,一旦外出流动人口被判处较轻刑罚、需要进行社区矫正时,不得不回原籍所在地,但苍山就业岗位很少,回原籍接受矫正的人员很难找到工作,有的连基本的养家糊口都无法保证,很难达到预期的法律效果。

  如何在社会资源充分调配、社会人口广泛流动的时代背景下,满足社区服刑人员的流动要求,确保既依法管理、又有效监督呢?经过认真思考,我前后十余次到长三角地区调研,大胆提出依托苍山县委驻沪、驻苏流动党委,在上海、苏州两地分别建立驻外社区矫正中心的设想,得到了县政府和院领导的高度重视。2010年4月,我院和司法局共同制定出台了《流动社区矫正人员对接监督管理办法》,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两个驻外社区矫正中心。

  2005年7月的一天,在与死刑犯吴某谈话时,得知他打工所挣的760块钱被办案民警扣押了,没有归还。当时,吴某被外地公安机关抓获、羁押,转到本县后,案子又先后经过市县两级公检法等多个机关、多个承办人,而且时间已过去将近一年。吴某所说的这760块钱到底属不属实,即便属实,又从何处入手呢?

  在此后的两个星期里,我乘车数百里,先后三次赶赴外地,查清了这笔款的扣押单位。经多次沟通协调,问题终于解决了。当我把760元钱一分不差地交到吴某手里的时候,已经对这事儿不抱任何希望的吴某把钱攥在手里,嚎啕大哭。和他同监室的在押人员也深受触动。

  几个月后,吴某被核准死刑。临刑前,吴某提出要见见我。当我来到吴某跟前时,这个五尺多高的汉子突然双膝跪地,失声痛哭:“李科长,如果能早点认识您,该多好呀,我就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2008年的一天,一名在押人员向我反映,他曾主动向监管人员检举和提供了某些破案线索,但都石沉大海。我立即意识到,里面可能存在严重问题。经过秘密初查,发现这些线索被监管人员许某“移花接木”到另一个职务犯罪在押犯身上,有伪造假立功嫌疑。

  锁定对象后,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许某和我一样,也是一名军转干部,和我同年入伍,又在看守所一起工作多年,工作上配合得很融洽。他的家境非常困难,妻子长年下岗,儿子也没有工作,年过八旬的双亲在农村,全家老小的口粮就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维持。所以,当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他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查下去,多年的同事将身陷牢笼;如果不查,驻所检察的职责何在?法律的尊严又何在?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打破情面,带领办案组,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将案件侦查终结。最终,许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15年来,我先后发现并纠正管教人员违法现象40余起,防止在押人员自杀、行凶、脱逃等重大事故10余次,被大家比喻成。15年来,我从全面提升监所检察规范化建设水平做起,不仅甩掉了落后的帽子,还连续在全市业务考核中位居第一,苍山驻所检察工作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一名积极要求进步的农村青年到一名军官再到一名检察官,我的位置和角色不断在变,但我的本色没有变,对老百姓纯朴的感情没有变,对工作的一腔热情没有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永远不会变!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