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bak

忠诚为民公正廉洁 五位英模讲述感人事迹

2012-06-18 18:41:3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真心为民就要“向前一步” 

  上海市杨浦区检察院 葛海英 

  为了让汤某尽快有个安稳的栖身地,我常常是吃几粒药片就奔街道、动迁办。

  我从事检察工作已经30多年,2005年走上控申工作岗位。7年来,我先后处理各类来访案件140多起,全部案结事了、息诉罢访,没有出现反复,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来访群众的信任、尊重和好评。有人问我是怎么做到的,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我就信守一条:服务群众,向前一步!

  为什么这么说?我始终认为,人都是重感情的;老百姓都是明事理、讲道理的;你敬群众一尺,群众就敬你一丈。基层控申工作“向前一步”就必须礼在先、情先到,放低身段、靠前做工作,用热心、耐心、诚心消弭来访群众的对立,打开他们的心结,赢得他们的信任。

  处理上访案件多了,一些年轻的同事不理解,认为对“闹访”的人不应该迁就。但我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没有“闹访”的群众,只有“诉苦”的百姓。群众有情绪要理解、有气得让他们消解、有苦得让他们有处诉说,一时过激不要计较,要疏导,决不能激化矛盾。

  四处上访17年的六旬老汉汤某来信反映:上世纪90年代初,他因受到举报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羁押,后因证据不足撤案释放。由于没有及时凭释放证明申报户口,随后又经历动迁、离婚等变故和纠纷,与家人断绝了往来,要求补办户口和身份证件等,无人理会。2008年底,汤某查出患有淋巴肿瘤,正值壮年的儿子又突然过世,极度悲伤的他对生活已心生绝望。当我根据汤某提供的住址前去找他时,租来的屋子已空无一人。邻居告诉我,因长期交不起房租,汤某已流落街头,经常在浴室、公园、车站过夜。时值盛夏,我顶着三十八九度的高温四处寻找,终于在一处破旧的垃圾处理场附近找到蓬头垢面、神情憔悴的汤某。看着这个衣衫褴褛的孤苦老人,我忍不住一阵阵的心酸,当即带他回到原来的出租屋,掏出3000元帮他支付了租金。当时,我自己正遭受带状疱疹折磨,但为了让汤某尽快有个安稳的栖身地,我常常是吃几粒药片就奔街道、动迁办。房屋、户口等问题彻底解决后,持续信访十几年的汤某老泪纵横,送来一面锦旗,并郑重承诺不再上访,一定用余生报答党和政府的救命之恩。

  信访人张某,13年前因为贪污犯罪,被我院立案侦查并提起公诉,刑满释放后,妻子和他离了婚,母亲去世后留下来的一套房挂着他姐姐的名,他本人因为户口冻结进不去。一无所有的张某将心中所有的愤懑都归于司法机关,四处上访。摸清情况后,我主动和公安局、房管局等部门联系。不久之后,张某终于拿到了新户口本,养老保险也有了着落。

  张某的事情虽然解决了,但我总觉得有些工作还没做完。考虑到涉检信访环节缺少法律援助,以致许多当事人的诉求迟迟得不到解决,我牵头联络区司法局,促成区检察院与区司法局共同签订了《为涉检信访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协议》。考虑到张某坚持认为司法机关对他的定罪处理没有依据,无论怎么解释都无法让他觉得“判决是公正的”,我请来特约检察员、复旦大学著名法学教授,站在中间立场释法说理,终于使张某释怀。现在,这种“借外援”的做法已用在多起案件中,起到了良好效果。

  为了更好地把握当事人的心理,我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心理咨询课程,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并将心理咨询、回访约谈引入信访接待工作中,巩固息诉罢访成效。

  去年5月,我在东方网开通实名微博,尝试建立网络信访通道,没想到开通之后,很多当事人通过“悄悄话”形式给我留言。如今,我已发布博文3600余条,拥有粉丝4000余名,受理涉检信访5起,化解2起,稳控3起。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