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公安厅党委根据群众需求,不断完善打防管控体系建设,出台各项便民利民措施,把每一件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实现了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10年稳步提升。2011年,陕西省公安厅第4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并在“清网行动”中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
“拜师式访谈”征求群众意见
5月初,陕西省政府党组成员、公安厅厅长王锐在媒体的监督下,约定时间,公开电话,带领省公安厅治安、刑侦、交警、出入境等部门主要领导及11个地市15名局长与群众进行热线交流互动,诚恳征求意见建议。在倾听群众意愿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5月4日,陕西省公安厅制订出台15条便民利民措施,解决了一批与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在“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中,陕西省公安厅党委提出了“向群众拜师、问群众所需”的理念,并建立领导真情相约、全警走访送温暖、群众评议和向群众报告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厅党委成员带头拜群众为师,实打实解决群众的困难。他们分工包抓社会治安满意率和公安工作满意度排在全省后10位的区县公安局,以征询到的群众意见作为整改首要依据,帮助当地公安局出台以民意为导向的具体措施。
陕西省公安厅总结淳化县公安局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三深入”活动的经验,在治安系统率先开展拜师问计活动。活动开展以来,11个市(区)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先后举办警民拜师恳谈会2460场,征集群众意见建议8867条,及时解决了8590户群众遇到的困难。
“特色式打防”保护百姓平安
为了帮助各地建立各具特色、切合实战的打防网络,陕西省公安厅制订出台《陕西省公安机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规划》,提出用3年时间建设完善以街面巡逻防控、城乡社区防控、实时视频监控等8张防控网为构架,以信息化预警、实战化勤务、扁平化指挥等5项机制为保障的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托这一体系建设,各地公安机关按照“全面覆盖、重点防范、以快制动、有效控制”的原则,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将9.47亿元专项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仅去年一年,全省公安机关利用科技信息手段破获的案件占破案总数的50%以上。
宁陕县公安局精心打造体现自身特色的“技防城”,从路面、卡口、场所、单位和社区农村5个层面,分类设置技防设施,建成涵盖“三台合一”接处警、视频监控调度等功能的接处警中心和治安智能查报系统。华阴市公安局根据华山景区治安特点,建立“数字华山”立体化打防管控体系,指导华山管委会建成景区数据指挥中心、电子巡更巡检等系统,在景区安装摄像头136个,建立3个警务室,划分12个治安执勤点,实现动态巡逻和静态设点联动防范。去年以来,华山景区刑事零发案,治安案件数同期下降80%。
“全能式服务”实现供需对接
针对辖区部分群众远离城镇,社会医疗机构很难及时提供医疗救治的问题,宝鸡市公安局金台分局抽调7名具备医学专业知识的民警组成医疗保健小分队,给远离城镇的群众提供医疗救治和健康知识宣传等服务。小分队成立仅半年,先后给群众提供应急救治7人次,给群众进行医疗保健咨询3万余人次。
为了使民警成为服务群众的多面手,陕西省公安厅出台了《全省公安基层队伍建设指导意见》,并配套下发9个政治工作规范,有针对性地将培养全能民警作为一个重点,引导民警成为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各地市公安机关结合实际,通过观摩培训和教学讲座,指导民警掌握适合当地特色产业的种植养殖等技术,将服务群众的路子越走越宽。
汉中市位于秦岭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大鲵的最佳养殖区。汉中市公安局结合辖区大鲵养殖户分布情况,实行自然沟屯联防,户户协防,实时化解养殖户之间因水源、排污、交易等引发的矛盾。同时,邀请科技专家给群众和民警一同授课,讲授大鲵养殖和疾病防治常识,切实为养殖户解决后顾之忧。据了解,去年,该市留坝县玉皇庙乡晏家峰村280名村民投资开办了14个大鲵养殖场,人均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刘康容 陈磊 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