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bak

论科技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平衡

2012-06-18 16:09:4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环境承载力不同于生态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可以概括为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生态承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的弹性能力、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而环境承载力则取决于环境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生态承载力的‘施力者’是整个生态系统;环境承载力的‘施力者’是环境系统,可以认为生态承载力比环境承载力更复杂,环境承载力比生态承载力更具体、针对性更强”。[3]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环境系统功能[4]的发挥,环境系统对人类活动支持功能的全面表述也就是环境承载力。而环境系统功能又是由各种不同的环境要素组成,所以,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要素承载力密切相关(“目前环境要素承载力研究有:土地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等。”[5])。也有学者认为,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可分为三类,即:自然资源支持力指标,包括不可再生资源以及在生产周期内不能更新的可再生资源,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环境生产支持力指标,包括生产周期内可更新资源的再生量,如生物资源、水、空气等,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环境消纳污染物的能力;社会经济技术支持水平指标,包括社会物质基础、产业结构、经济综合水平、技术支持系统等。[6]在上述环境资源承载力的整个指标体系中,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最终影响着各项指标的具体水平。因为,它可以用于既有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开发及其替代资源的大力研发,也可以用于其他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利用,此外还可以用于人类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这些都是环境承载力不可或缺的物质性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承载力的具体状况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这正是环境承载力可调控性和动态性的体现。环境承载力是随着时间、空间和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着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人类可以通过提高科技水平来发展生产力,以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性发展。“高科技发展与持续发展的平衡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着的,是随着环境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合理配置及高科技发展而呈非线性变化的”。[7]而在科技发展的某个确定的历史阶段,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的确定性和有限性。

  二、科技进步与发展——环境承载力能否得以保持的关键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进入1980年代以来,高技术正以磅礴之势在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宇宙空间、海洋开发等领域向前迈进,充分展示了高科技作为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历史进步作用。而今,高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进步水平和生产力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成为左右国家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场以高技术为核心内容的新科技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步步逼近自然界的种种‘极限’。”[8]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在大力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科技本身也获得了无限扩张。而且在某些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接近,甚至突破自然环境可以承载的限度。

[责任编辑:陈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