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四:警务机制改革
机制创新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
24小时在社区安营扎寨,关注群众的大事小情,遇事既是裁判员又是服务员……2011年1月1日,北京市公安局首批254名驻区民警下沉社区,成为社区里的治安“大管家”,主要担负群众工作、社区管理服务、社会矛盾化解、安全防范组织等任务,不直接参与执法。这项制度很快在全市正式推行。实施百天,北京市可防性案件发案率下降约20%。
这项警务改革创新迅速在一些省市推广。
“过去每天只能为群众办几件事,现在能办20余件。”牡丹江市一位社区民警说。从“下社区”到“驻社区”,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社区民警的服务从“定时”变为“随时”。
原来群众习惯了不管遇到啥困难都拨打110,现在能直接找到社区民警解决,不仅节约了110警力,还能让矛盾不出社区。
近年来,在“无增长改善理论”成为现代世界警务革命的主流方向的大背景下,警力配置不合理、警力资源浪费、公安经费难以集约使用等原因导致严重“缺警”的问题引起警界上下的高度重视,通过增加实战警力、优化系统功能、借助社会资源等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在不增加人员编制和装备器材的前提下改善与提高警务战斗力已成为当下公安工作的一个重要命题。
各地因地制宜,无论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还是充分鼓励基层的首创精神,改革风生水起,它既是一个突破口,又是一剂强心针,更是一剂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