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二:执法规范化
严格公正规范理性平和文明执法丈量法治进程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当公平正义成为执法首要价值追求,“严格公正规范,理性平和文明”的执法理念也永远镌刻在了公安执法的史册上。
2010年仲春乍暖还寒时,一场轰轰烈烈的执法规范化大培训在京城拉开序幕。全国省市两级公安机关440余名分管法制工作的领导和法制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题培训。
“我们既是来献‘宝’的,也是来寻‘宝’的。”学员们口中的“宝”,正是各地对“南通经验”的活学活用,而问计“标准化”,建立一整套“覆盖全警、简明管用”的执法标准体系,通过“操作方式”规范与“售后服务”到位保证执法“产品质量”过硬,正是“南通经验”精髓所在。
上铐、反拧、锁脖、掼倒在地……北京刑侦民警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通过50多套规范动作,在尽量降低民警伤亡几率的同时避免造成嫌疑人不必要的伤害;“救人、止损、查缉”是杭州“110”民警在遇到警情时的行动规范;问、拍、录、记、查“五步走”写入江苏南通“110”接处警312个警务操作流程……
早在2009年,一部12万字的《公安机关执法细则》应时出台,围绕公安民警“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为基层一线民警提供了精细、可操作性强的“执法指南”。
“螺蛳壳里做道场”,公安场所精细化建设要求派出所等执法场所严格划分“办事、办公、办案、生活”区域,一桌一椅都有规矩,从细节入手避免执法问题的发生;信息化为规范执法铺就了一条技术“铁轨”,“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的执法办案新模式强化了对执法办案活动的全程动态监控;取消“发案数”、“破案率”等指标、全国公安民警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等内部制度建设则为其提供了刚性保障。
如果将执法规范化视作一把标尺,每个公安民警正凭此丈量出自己在社会法治进程中的长短;如果将执法规范化视作一架天平,每个民警正凭此衡量出自己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