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长宁

社会要和谐,管理要创新——专访中共上海长宁区委书记卞百平

2012-06-16 10:15:2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民周刊 

    社会管理的终极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新民周刊》:我们知道,韩正市长在长宁调研时指出:社会管理创新,最终的目的是什么?社会管理创新有没有做好?有三条标准:一是管理出效益;二是群众得实惠;三是基层有活力。只有群众得实惠了,群众才会拥护、参与。在群众得实惠方面,你是如何考虑的,如何让老百姓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活得充实知足,活得有质量、有尊严,有幸福感。

    卞百平:是的,以人为本、群众满意,是我们试点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检验标准。我们说社会管理,并不是要把人都管起来,管理就是服务,是要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稳定、有序、活力的社会环境,我想这是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愿望的。目的就是要努力让所有生活和工作在长宁的人都能享受到一个安全、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在此基础上,让人的个性和特色以及他们的创造活力能够充分的发挥,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新民周刊》:在这方面,长宁有哪些好的做法?

    卞百平:你刚才提到韩正市长提出了三条标准,其实他在调研时还对长宁的工作提出了三条要求:第一,旧区改造,长宁“十二五”要基本完成,做到后墙不倒,目标不变;第二,社区菜场回归公益性,长宁要走在前列;第三,城市管理,长宁必须走在全市前列。这些要求都是让群众得实惠的重要内容,也是长宁区花大力气推进的工作。譬如,在旧区改造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区完成旧区改造52万平方米。去年以来,旧改进度虽然受到新政影响,但我们坚持咬定“十二五”完成二级以下成片旧里改造的目标不变、力度不减。目前,我区剩余旧区面积19万平方米,今年确保启动6.5万平方米,力争启动12万平方米,涉及居民3300多户。比如,在菜市场方面,我们制定出台《长宁区菜市场建设三年工作方案》,通过回购、回租等形式,加快菜场回归公益进程,包括设立“都市菜园”进社区蔬菜直销点8个,年底将达到20个。又譬如,在困难群体帮扶方面,长宁区的特殊、困难群体有17800余人,我们通过优惠政策鼓励、指导企业安置刑释人员就业,来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目前就业率达到93%以上。通过督促家属按时给药来控制、医治精神病患者。通过实地了解烈属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实际收入来给予关心;通过“四医联动”来及时医治小病,预防小病朝大病发展,大大减少了一万多名低收入家庭的医疗负担,最大限度减少、防止因病致贫。再譬如,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方面,我们对接虹桥商务区,大力推进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社会事业项目“西进”,拥有近千张床位的区第三福利院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长宁区中心医院改造正在推进,复旦西校正在抓紧前期工作,福缘湾项目已经开工,虹桥国际舞蹈中心等一批文化项目也在抓紧推进中。

    当然,我们的工作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倾听群众的呼声,学习兄弟区县和外省市的成功经验,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文化建设,千方百计把城区品质提升上去,把综合功能完善起来,让所有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人有感受、同珍惜、很留恋。

    结语

    2004年6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又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于是,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成为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所强调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指导我们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纲领。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全面推开以来,上海长宁区以问题导入为抓手,充分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引导和培育社会组织,遵循民主、法治原则,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以创新思路、创新举措,为特大型城市的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走出了一条充满阳光的新路。(沈嘉禄)

[责任编辑:闫天舒]